[特斯拉] "一只手",掐住了特斯拉的万亿市值

「核心提示」
新能源汽车交付创新高,没有换来特斯拉股价大涨,原因之一是真正被期待的人形机器人,还是没有量产的确定性。不过,人类真的需要人形的机器人吗?
特斯拉,被“一只手”困住了。
10月23日,特斯拉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营收281亿美元,从上季度的同比下跌11.78%到本季度的增长12%。在49.7万辆这个创新高的季度交付数据之下,增速达到7.39%,从负转正。
结果财报发完,第二天开盘前特斯拉股价跌幅一度超4%,今天(美股时间10月23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收微涨2.28%至448.98美元\股,不过比起月初高位已经跌去了近5%。
新能源汽车交付创新高没有换来股价大涨,原因之一是真正被期待的机器人,还是没有量产的确定性。
马斯克自己曾多次表示,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才是特斯拉未来增长的关键点。他在社交媒体上称,公司约80%的价值最终来自人形机器人Optimus。
这次财报会议上,马斯克称特斯拉将在2026年年底开始建造一个百万产能的Optimus生产线,但眼下更确定的是供应链缺失、灵巧手难突破的风险。
马斯克执着于人形机器人的背后,到底是资本需要故事,还是人类真实需求。
1、叫停的Optimus
三年之后又三年!
一个多月之前,特斯拉公布了“宏图计划4.0”。机器人成了“绝对C位”,马斯克甚至表示:未来特斯拉80%的价值将来自于机器人。
结果,这话说完没多久,量产Optimus这件事情就传出被暂停了。
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聊起了量产机器人的难度——
没有供应链:汽车有成熟的供应链、计算机有成熟的供应链,但是机器人没有。想要量产机器人,特斯拉需要从零建立一个供应链,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这并不是Optimus第一次被推迟。
自2021年马斯克在AI Day首次提出“打造会走路、能工作的通用机器人”概念以来,这个项目已经历三次大的节奏变化。
第一次是在2023年,Optimus原计划在2024年实现“首批出货”,但由于基础运动控制算法未达标,被推迟一年;
第二次是在2024年底,量产目标被下调至2025年试产数千台;
第三次便是今年10月,特斯拉再次被爆出暂停Optimus的量产。
除了量产“放鸽子”,机器人高层也传来变动的消息,前段时间特斯拉机器人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c离职,这位出身波士顿动力、主导Optimus系统架构的核心人物,在特斯拉内部被视为“最懂机器人运动控制的人”。他的离开一度引发团队重组。据多家外媒报道,马斯克随后亲自接手项目方向,研发汇报线从自动驾驶部门并入AI芯片团队。
尽管如此,在财报会议上,马斯克也没忘记自己一贯宏大叙事的风格,表示Optimus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有成为史上最伟大产品的潜力,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一季度展示V3原型。
“我们将在明年第一季度,可能是2月或3月,准备好展示一个生产意图的原型。在明年年底左右开始建造一个百万单元的Optimus生产线。但是这个生产爬坡需要一段时间。最终,Optimus 4将达到1000万台,Optimus 5可能会达到5000万到1亿台。”
不过投资人在长期不确定性和短期风险性之间琢磨了一下,还是选择短期离场,特斯拉财报发完盘前股价跌超4%,市值缩水了4000亿人民币左右。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