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蕭邦鋼琴大賽冠軍出爐 亞洲人鋼琴最強?

自1927年創辦以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Chopin Competition)便被視為浪漫主義鋼琴藝術的最高殿堂。這項以蕭邦作品為唯壹競賽曲目的國際賽事,不僅是年輕鋼琴家邁向世界舞台的重要跳板,更在近百年間形塑出“蕭邦詮釋”的標准與傳統。


戰後恢復舉辦後,歷屆首獎得主如波裡尼(Maurizio Pollini)、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歐爾頌(Garrick Ohlsson)、齊瑪曼(Krystian Zimerman)與鄧泰山(Đặng Thái Sơn)等,皆成為當代樂壇的代表人物。

然而,蕭邦大賽的歷史並非毫無爭議——從1955年波蘭鋼琴家哈拉雪維奇(Adam Harasiewicz)獲獎的評審分歧,到1980年克羅埃西亞鋼琴家波哥雷利奇克(Ivo Pogorelić )遭淘汰引發的風暴,都顯示出“藝術創新”與“傳統標准”,甚至“民族情緒”和“文化政治”之間的拉鋸。

進入贰拾壹世紀後,越來越多亞裔音樂家在國際舞台的崛起,蕭邦大賽更出現亞裔選手比例節節攀升的現象。隨著2025年新任首獎由27歲台裔美籍鋼琴家陸逸軒(Eric Lu)拿下,本文將帶領讀者回顧蕭邦鋼琴大賽近百年來的發展脈絡,並探討其歷史上關鍵的評審爭議與亞裔崛起等當代現象。

蕭邦鋼琴大賽的歷史與重要性

蕭邦鋼琴大賽的歷史可以上溯自1927年,每隔伍年舉辦壹次。20世紀蘇聯知名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奇也曾以鋼琴家的身分參與第壹屆賽事,但卻未能得獎。這個結果可能也影響蕭斯塔高維奇後續決定專攻作曲,而非尋求成為壹位職業鋼琴家的生涯發展。

1937年賽事舉辦過後,因為贰戰的原因,直到1949年才又舉辦下壹次蕭邦鋼琴大賽,並於1955年後恢復每隔伍年舉辦壹次的周期,直到2020年因為疫情,而將賽事延期到2021年,但2025年的第19屆大賽依然維持伍年壹次的周期。




勇奪2025年蕭邦大賽首獎的陸逸軒。 圖/The Fryderyk Chopin Institute

從20世紀直到今日的許多著名鋼琴家均與蕭邦鋼琴大賽有著深厚的淵源。歷屆首獎得主包括波裡尼(1960)、阿格麗希(1965)、歐爾頌(1970,也是2025年的評審主席,同時也是賽史上第壹位非波蘭籍的評審主席)、齊瑪曼(1975)、鄧泰山(1980)等當代鋼琴大師;21世紀歷屆賽事的首獎得主們,也均為目前活躍於國際舞台上的知名鋼琴家。豐富的賽事履歷讓蕭邦鋼琴大賽與俄國的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比利時的伊莉莎白女王鋼琴大賽和美國的范・克萊本鋼琴大賽並稱為音樂界的肆大鋼琴賽事。



1937年第叁屆蕭邦鋼琴大賽,參賽者身後為評審席,其中包括俄羅斯音樂家涅高茲(Heinrich Neuhaus)、德國音樂家埃米爾・馮・紹爾(Emil von Sauer)、義大利鋼琴家阿戈斯蒂(Guido Agosti)和德國鋼琴家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圖/維基共享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壹頁1234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看〇〇後軍人如何成為"最強兵王"(創作談) 政策法規不友善 亞洲各國赴美留學生驟減創疫後新低
    華人鋼琴家包攬肖邦鋼琴大賽前叁名 美籍華裔奪冠 倪萍69歲叁婚丈夫楊亞洲 已開始給全家人爭光了
    迄今最大、性能最強,新加坡首艘無人機母艦下水 2025年國劇殺瘋了!這10部王炸劇,看完熬夜黑眼圈也值了
    "你媽"成特朗普政府新口頭禪?"最強嘴替"引廣泛爭議 日美同盟、挺台抗中! 高市早苗內閣名單出爐  (1條評論)
    蕭邦國際鋼琴大賽肆位華裔包攬頭肆名 陸逸軒奪冠 闖入肖邦鋼琴決賽 20歲加國華裔天才崛起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