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曝全球高校大洗牌 留學風向要變?
大學生已達2.64億,相當於「世界第伍人口大國」。
近日,《Nature》壹篇新文章揭示了全球高等教育大變局。西方國家不再是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建立海外分校也成為跨國教育的壹條新路徑,學生不出國也能留學。全球高校正在經歷壹場大洗牌!如果把全球2.64億大學生組成壹個國家,它將是世界上人口第伍大國。
而且,也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壹。
自2000年以來,全球大學生人數翻了壹倍多,而跨國留學的人數更是暴增近3倍接近700萬。
在AI、互聯網等技術的推動下,全球高等教育的連接越來越緊密。
但是連接的方式和格局正在被重塑。
壹方面,富裕的西方國家不再是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很多留學生(专题)開始另尋他國求學。
另壹方面,高教准入擴大也引發了對教育質量和學歷價值的擔憂。
這種變化對科學領域的影響尤為關鍵。
波士頓(专题)學院高教研究者Chris Glass擔心它將威脅到全球科學體系的發展基礎。
全球高教的「大眾化」時代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大學生之國」的人數激增。
人們通常用「毛入學率」(GER,Gross Enrolment Ratio)來衡量壹國的高等教育普及度。
GER指高等教育在校生數與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之比。
由於許多大學生屬於非傳統年齡群體,所以有時這壹比例會超過100%。
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高等教育迎來了「大眾化」的浪潮,在西歐和北美,高等教育如今已是「標配」。
這些地區的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61%增長到2024年的80%。

全球高等教育增長趨勢
但近年來,中歐國家後來居上,從42%躍升至87%。亞洲、拉美國家逐步趕上:
2000—2023 年,東亞與東南亞的GER由15%升至62%;
拉美與加勒比由23%升至58%;
印度(专题)在2021—2022學年的GER為28%,目標是在2035年達到50%;
全球平均水平從2000年的19%提升至2024年的44%。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也在奮力直追。
撒哈拉以南非洲到2021年的GER僅為9%,雖高於2000年的4%,但仍遠落後於其他地區。
該地區也是全球唯壹在高等教育階段女性入學率仍低於男性的地區——每 100名男生對應約76名女生。
對於高等教育落後的地區,資金是最大難題。
肯尼亞的非洲高教國際化網絡負責人James Jowi稱大多數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大學學費。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帶來的也不完全是積極影響。
它抬高了求職門檻,使碩士、博士等高學歷更加普遍,由此引發「學歷貶值」的問題。
歐洲國際教育協會研究總監Laura Rumbley認為教育應當為人們開門,而不是關上門,要避免高等教育變成「對個人和社會的死胡同」。
不出國也能留學,跨國教育另辟蹊徑「大學生之國」不斷增長,推動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趨勢。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全球近日,《Nature》壹篇新文章揭示了全球高等教育大變局。西方國家不再是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建立海外分校也成為跨國教育的壹條新路徑,學生不出國也能留學。全球高校正在經歷壹場大洗牌!如果把全球2.64億大學生組成壹個國家,它將是世界上人口第伍大國。
而且,也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之壹。
自2000年以來,全球大學生人數翻了壹倍多,而跨國留學的人數更是暴增近3倍接近700萬。
在AI、互聯網等技術的推動下,全球高等教育的連接越來越緊密。
但是連接的方式和格局正在被重塑。
壹方面,富裕的西方國家不再是主要的留學目的地,很多留學生(专题)開始另尋他國求學。
另壹方面,高教准入擴大也引發了對教育質量和學歷價值的擔憂。
這種變化對科學領域的影響尤為關鍵。
波士頓(专题)學院高教研究者Chris Glass擔心它將威脅到全球科學體系的發展基礎。
全球高教的「大眾化」時代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大學生之國」的人數激增。
人們通常用「毛入學率」(GER,Gross Enrolment Ratio)來衡量壹國的高等教育普及度。
GER指高等教育在校生數與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之比。
由於許多大學生屬於非傳統年齡群體,所以有時這壹比例會超過100%。
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高等教育迎來了「大眾化」的浪潮,在西歐和北美,高等教育如今已是「標配」。
這些地區的毛入學率從2000年的61%增長到2024年的80%。

全球高等教育增長趨勢
但近年來,中歐國家後來居上,從42%躍升至87%。亞洲、拉美國家逐步趕上:
2000—2023 年,東亞與東南亞的GER由15%升至62%;
拉美與加勒比由23%升至58%;
印度(专题)在2021—2022學年的GER為28%,目標是在2035年達到50%;
全球平均水平從2000年的19%提升至2024年的44%。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也在奮力直追。
撒哈拉以南非洲到2021年的GER僅為9%,雖高於2000年的4%,但仍遠落後於其他地區。
該地區也是全球唯壹在高等教育階段女性入學率仍低於男性的地區——每 100名男生對應約76名女生。
對於高等教育落後的地區,資金是最大難題。
肯尼亞的非洲高教國際化網絡負責人James Jowi稱大多數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大學學費。
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帶來的也不完全是積極影響。
它抬高了求職門檻,使碩士、博士等高學歷更加普遍,由此引發「學歷貶值」的問題。
歐洲國際教育協會研究總監Laura Rumbley認為教育應當為人們開門,而不是關上門,要避免高等教育變成「對個人和社會的死胡同」。
不出國也能留學,跨國教育另辟蹊徑「大學生之國」不斷增長,推動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趨勢。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