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 哈佛医学生一个月吃下720颗鸡蛋,胆固醇下降了
在开始前,Norwitz就提出假设:即使吃下60打鸡蛋,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也就是“坏胆固醇”)也不会上升。结果出人意料。实验的第一个星期,他的LDL下降了2%;接下来的两周,更是暴跌了18%。一个月结束时,他的胆固醇水平比起之前居然降低了近五分之一。
他在视频中分享了整个过程:自己每日的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从平时的水平暴增五倍,总计约13万毫克。按理说,这样的数字早该引发健康警报,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在开始实验之前,Norwitz的LDL水平约为每分升90毫克,那时他吃的是典型的美式混合饮食,偶尔偏向生酮模式。健康网站Healthline也曾指出,每天吃两颗鸡蛋与高碳水早餐相比,对血液胆固醇没有显著影响;即便是每周吃6到12颗鸡蛋的糖尿病患者,其血脂和心脏病风险也未增加,反而“好胆固醇”(HDL)略有上升。
科学上,膳食胆固醇会与肠道受体结合,引发一种名为“Choleson”的激素释放。它作用于肝脏受体,抑制体内胆固醇的自我合成,从而维持平衡。这意味着——人体其实自带调节机制,吃进去的胆固醇并不一定全数“算账”。
Norwitz解释说,对于那些体型瘦、胰岛素敏感的人来说,低碳水或生酮饮食常会让LDL升高。这是因为他们进入了所谓的“脂质三联征状态”:高LDL、高HDL、低甘油三酯——一种从“烧糖”转向“烧脂”的代谢标志。
然而,事情在他改变实验策略后发生了转折。为了观察影响,他在最后两周往饮食中加入了水果——蓝莓、香蕉、草莓。结果,LDL水平迅速下降。
他每天摄入约60克净碳水,这个量不足以让他完全脱离酮症状态,却足以打破平衡。Norwitz在视频中笑着说:“那一小撮碳水的作用,比我吃下的疯狂胆固醇还要强。”
这位曾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者详细记录了自己的饮食:每天摄入约75克饱和脂肪,相当于100卡路里,以及约5000毫克的膳食胆固醇。相比之下,美国心脏协会建议饱和脂肪应不超过每日总热量的6%。显然,他早已远远超过推荐值。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这种看似“自虐”的实验时,Norwitz笑称:“我想挑战社交媒体上那些极端的饮食观点,给人们一点智识上的刺激。”他称这个实验是“认知诱饵”(legit-bait)——一种用戏剧性方式吸引关注的策略,希望借此激发更多科学家投身代谢健康研究。
在这个快节奏、观点割裂的时代,Norwitz的720颗鸡蛋实验提醒我们:科学的真相往往藏在极端之中。
或许,问题从来不在鸡蛋,而在我们对营养的恐惧与误解。而他用一个月的时间,一颗接一颗,敲开了一个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问题——关于“胆固醇的真相”。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