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来了,中国三低时代来临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背景下,一系列警示性言论和政策信号近日密集浮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经济学家付鹏以数据和案例剖析房地产崩盘、就业难题与最新重磅信号,直指80-95后群体为“最惨买房人”,并警告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难,需尽早准备。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也曾炮轰现行体制存在重大缺陷,经济将走上“死路一条”。
最新“重磅信号”指公务员考试年龄放宽:从35岁调整至38岁,应届硕博研究生至43岁。这虽为延迟退休配套调整,却折射出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深层危机。这些观点共同指向中国经济转型的痛点: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中产财富缩水,人口红利消退加剧就业压力,体制障碍扼杀创新活力。专家们一致认为,忽略这些问题将导致长期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时代,这不仅仅是宏观数据的变化,更将深刻影响一代人的财富、生活与社会稳定。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仅4.8%,远低于预期;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面积创历史新低;人口老龄化加速,2024年出生人口不足900万。10月15日起,2026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启动,拟招3.81万人,年龄上限放宽至38岁(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出生),应届硕博至43岁。这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相呼应:男职工从60岁延迟至63岁,女职工从55岁至58岁,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此举旨在配合延迟退休,提供弹性选择,但也暴露了劳动力人口锐减的现实。付鹏解读,此为“无奈之举”,并非针对中年人的实质照顾,而是人口结构倒逼的结果。

外卖骑手(网络图片)
80-95后-“最惨买房人”
付鹏详析,在房地产市场崩盘中,80-95后被定位为“最不躺平,却最惨”的买房群体。这些年轻人受传统教育影响,努力工作攒钱买房,却在房价巅峰“上车”,结果财富“归零”。2020-2022年是房价历史高点,这三年购房家庭近5000万,多为首次购房者。2018-2021年销售面积年均17亿平方米,相当于1700万套房;如今房价跌回2015-2016年水平,一线城市下跌8.5%,二三线超15%。付鹏举例:1990年生人,工作8年攒90万首付买300万元房,如今资不抵债。
付鹏指出,这代人赶上周期转折,前购房者享红利,后者成本低,但高位入市叠加疫情、经济下行,房价断崖。老百姓“追涨杀跌”加剧问题,2022-2024年销售面积逐降至9.8亿平方米。中国中产多靠房产杠杆致富,杠杆率从2008年18%升至2024年62%。如今泡沫破灭,中产“一夜翻篇”。2015年本该出清库存,但“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库存更多,出清需一代人填坑。付鹏反问刺激无效,引用日本经验,中国不会更乐观。
人口是核心,房地产靠流入与杠杆,但生育率低(2024年6.3‰)。韩国、日本房价高致生育低,中国同。付鹏建议只碰核心城市房产。同时,全球化逆转也加剧,中美贸易战脱钩,产能过剩,年轻人低欲望,即不婚不育、不消费。中产消费终结,经济内卷,三低时代来临。
张维迎批判体制:中国经济恐“死路一条”
北大教授张维迎则直击体制,过去增长靠套利,现空间缩小,须创新。但体制适合套利,不利创新。套利利用价差,改革开放初期资源短缺、外资技术引进、生产边界外移。但如今容易模仿已尽,高端依赖进口。中国自称“引擎”,却归咎外资,逻辑矛盾。创新需稳定预期:自由、私有产权、法治。但现问题频发:随意关闭民营企业,产权缺失。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经济学家付鹏以数据和案例剖析房地产崩盘、就业难题与最新重磅信号,直指80-95后群体为“最惨买房人”,并警告年轻人就业越来越难,需尽早准备。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也曾炮轰现行体制存在重大缺陷,经济将走上“死路一条”。
最新“重磅信号”指公务员考试年龄放宽:从35岁调整至38岁,应届硕博研究生至43岁。这虽为延迟退休配套调整,却折射出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短缺的深层危机。这些观点共同指向中国经济转型的痛点: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中产财富缩水,人口红利消退加剧就业压力,体制障碍扼杀创新活力。专家们一致认为,忽略这些问题将导致长期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时代,这不仅仅是宏观数据的变化,更将深刻影响一代人的财富、生活与社会稳定。
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多重考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仅4.8%,远低于预期;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0.3%,商品房销售面积创历史新低;人口老龄化加速,2024年出生人口不足900万。10月15日起,2026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启动,拟招3.81万人,年龄上限放宽至38岁(198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出生),应届硕博至43岁。这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相呼应:男职工从60岁延迟至63岁,女职工从55岁至58岁,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此举旨在配合延迟退休,提供弹性选择,但也暴露了劳动力人口锐减的现实。付鹏解读,此为“无奈之举”,并非针对中年人的实质照顾,而是人口结构倒逼的结果。

外卖骑手(网络图片)
80-95后-“最惨买房人”
付鹏详析,在房地产市场崩盘中,80-95后被定位为“最不躺平,却最惨”的买房群体。这些年轻人受传统教育影响,努力工作攒钱买房,却在房价巅峰“上车”,结果财富“归零”。2020-2022年是房价历史高点,这三年购房家庭近5000万,多为首次购房者。2018-2021年销售面积年均17亿平方米,相当于1700万套房;如今房价跌回2015-2016年水平,一线城市下跌8.5%,二三线超15%。付鹏举例:1990年生人,工作8年攒90万首付买300万元房,如今资不抵债。
付鹏指出,这代人赶上周期转折,前购房者享红利,后者成本低,但高位入市叠加疫情、经济下行,房价断崖。老百姓“追涨杀跌”加剧问题,2022-2024年销售面积逐降至9.8亿平方米。中国中产多靠房产杠杆致富,杠杆率从2008年18%升至2024年62%。如今泡沫破灭,中产“一夜翻篇”。2015年本该出清库存,但“去库存”刺激房价上涨,库存更多,出清需一代人填坑。付鹏反问刺激无效,引用日本经验,中国不会更乐观。
人口是核心,房地产靠流入与杠杆,但生育率低(2024年6.3‰)。韩国、日本房价高致生育低,中国同。付鹏建议只碰核心城市房产。同时,全球化逆转也加剧,中美贸易战脱钩,产能过剩,年轻人低欲望,即不婚不育、不消费。中产消费终结,经济内卷,三低时代来临。
张维迎批判体制:中国经济恐“死路一条”
北大教授张维迎则直击体制,过去增长靠套利,现空间缩小,须创新。但体制适合套利,不利创新。套利利用价差,改革开放初期资源短缺、外资技术引进、生产边界外移。但如今容易模仿已尽,高端依赖进口。中国自称“引擎”,却归咎外资,逻辑矛盾。创新需稳定预期:自由、私有产权、法治。但现问题频发:随意关闭民营企业,产权缺失。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