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男性 為什麼越來越多不抽煙的女性得肺癌
“‘結節焦慮’很普遍”
多位受訪者都接診過主動想要手術的結節患者。他們的病灶可能進展很慢,即使壹兩年後來復查也不會有什麼變化,但壹旦知道自己有結節,就會陷入健康焦慮。
早期結節性質的臨床診斷拾分重要。徐興祥建議,高風險或已出現劇烈咳嗽、痰血等顯著症狀的人,應盡快前往胸外科專科醫院,由會診團隊綜合判斷結節的危險性。在確認高危結節、病灶代謝程度高、惡性可能性大的情況下,才有立即手術的必要。而《篩查指南》對大部分結節患者的建議都是隨訪治療。
“查出肺結節的患者通常都有手術的訴求,目前國內的‘結節焦慮’很普遍。”王群說。據他了解,在日本,針對1厘米以下的純磨玻璃結節,大醫院已主張隨訪為主。但還是有不少日本外科醫生仍然在為這些患者做手術,“大醫院不做小醫院做”。

王群現在仍能遇到壹些4毫米以下結節的患者要求手術。這類結節稱為微小結節,臨床上不建議做鑒別診斷。《篩查指南》只提出5—6毫米以上結節考慮隨訪。“現在不論普通CT、PET-CT還是穿刺檢查,對4毫米以下結節都沒有鑒別能力。當下共識是,醫生不能‘去幼兒園裡抓壞人’。”王群強調,這是防止過度治療和醫療資源浪費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在AI技術加持下,CT篩查能力快速提升,2—3毫米的結節也能篩查出來。王群說,想象壹位中年女性,上有老下有小,壹查出有結節,肯定“嚇得要死”。即使看上去像良性,但患者稱“不開刀睡不著覺”,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能選擇手術。
磨玻璃結節型肺癌患者尤其容易選擇草率手術。陳海泉指出,這種肺癌被視作肺癌自然病程中的壹個階段。過去的認知是,肺癌壹旦發現,75%都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超過15%。但磨玻璃結節型肺癌即使不處理,5年內進展通常都很慢,很可能5—15年後才會進展為致命性疾病。
因此,對於這類患者,陳海泉團隊提出“治愈窗口期”理念。此類患者經過局部切除,在不清掃淋巴結的情況下,5—10年內不復發的比例是100%,也就是能做到完全治愈。“在窗口期,只要做手術就都能夠治愈,有些病人可能8—10年都在窗口期裡。雖然醫生沒辦法在當下去預測病人3—5年內的疾病進展,但是今年在治愈窗口期、明年就進展為致命性肺癌的案例還沒出現過。”陳海泉說。
他建議,首先,窗口期患者如果近期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職業生涯變遷等,完全可以將手術的優先級放低壹點,第贰年再來復查。
其次,為避免過度診斷,醫生需評估患者病程長度和預期壽命的關系。如果預期壽命很長,但疾病短期內會進展到致命的程度,則建議手術。過去,肺癌手術壹般要做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如今陳海泉發現,磨玻璃結節型肺癌只需做局部切除或者肺段切除,不需要清掃淋巴結。“手術不要往大了開。”
不過,肺癌年輕化的趨勢仍不可忽視。徐興祥接診過19歲的男性病例,陳海泉在研究中也發現過9歲的肺癌患者。青少年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的檢出率正在上升。因此,在《篩查指南》規定的篩查人群之外,陳海泉建議實施“低齡、低頻”篩查策略,也就是建議非高危人群在30歲前執行壹次基線篩查,如果沒有需要特殊注意的病灶,復查時間可以是5—10年,從而將身體損害和醫療資源浪費控制在最低限度。
多位受訪者指出,肺癌篩查策略的更新是壹個長期過程。王群舉例稱,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把“肺原位癌”改稱為“肺腺體前驅病變”,也就是說,肺原位癌在國際上已被“廢除癌籍”,也被清出了醫保行列。但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數據仍將肺原位癌納入惡性腫瘤范疇。在王群看來,原位癌不擴散不轉移,手術治愈率100%。不復發又不轉移的癌確實沒必要再稱為癌。“我們需要做更多臨床研究,來推動更符合國情的指南和規范。”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多位受訪者都接診過主動想要手術的結節患者。他們的病灶可能進展很慢,即使壹兩年後來復查也不會有什麼變化,但壹旦知道自己有結節,就會陷入健康焦慮。
早期結節性質的臨床診斷拾分重要。徐興祥建議,高風險或已出現劇烈咳嗽、痰血等顯著症狀的人,應盡快前往胸外科專科醫院,由會診團隊綜合判斷結節的危險性。在確認高危結節、病灶代謝程度高、惡性可能性大的情況下,才有立即手術的必要。而《篩查指南》對大部分結節患者的建議都是隨訪治療。
“查出肺結節的患者通常都有手術的訴求,目前國內的‘結節焦慮’很普遍。”王群說。據他了解,在日本,針對1厘米以下的純磨玻璃結節,大醫院已主張隨訪為主。但還是有不少日本外科醫生仍然在為這些患者做手術,“大醫院不做小醫院做”。

王群現在仍能遇到壹些4毫米以下結節的患者要求手術。這類結節稱為微小結節,臨床上不建議做鑒別診斷。《篩查指南》只提出5—6毫米以上結節考慮隨訪。“現在不論普通CT、PET-CT還是穿刺檢查,對4毫米以下結節都沒有鑒別能力。當下共識是,醫生不能‘去幼兒園裡抓壞人’。”王群強調,這是防止過度治療和醫療資源浪費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在AI技術加持下,CT篩查能力快速提升,2—3毫米的結節也能篩查出來。王群說,想象壹位中年女性,上有老下有小,壹查出有結節,肯定“嚇得要死”。即使看上去像良性,但患者稱“不開刀睡不著覺”,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能選擇手術。
磨玻璃結節型肺癌患者尤其容易選擇草率手術。陳海泉指出,這種肺癌被視作肺癌自然病程中的壹個階段。過去的認知是,肺癌壹旦發現,75%都是晚期,5年生存率不超過15%。但磨玻璃結節型肺癌即使不處理,5年內進展通常都很慢,很可能5—15年後才會進展為致命性疾病。
因此,對於這類患者,陳海泉團隊提出“治愈窗口期”理念。此類患者經過局部切除,在不清掃淋巴結的情況下,5—10年內不復發的比例是100%,也就是能做到完全治愈。“在窗口期,只要做手術就都能夠治愈,有些病人可能8—10年都在窗口期裡。雖然醫生沒辦法在當下去預測病人3—5年內的疾病進展,但是今年在治愈窗口期、明年就進展為致命性肺癌的案例還沒出現過。”陳海泉說。
他建議,首先,窗口期患者如果近期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職業生涯變遷等,完全可以將手術的優先級放低壹點,第贰年再來復查。
其次,為避免過度診斷,醫生需評估患者病程長度和預期壽命的關系。如果預期壽命很長,但疾病短期內會進展到致命的程度,則建議手術。過去,肺癌手術壹般要做肺葉切除和淋巴結清掃,如今陳海泉發現,磨玻璃結節型肺癌只需做局部切除或者肺段切除,不需要清掃淋巴結。“手術不要往大了開。”
不過,肺癌年輕化的趨勢仍不可忽視。徐興祥接診過19歲的男性病例,陳海泉在研究中也發現過9歲的肺癌患者。青少年磨玻璃結節型肺癌的檢出率正在上升。因此,在《篩查指南》規定的篩查人群之外,陳海泉建議實施“低齡、低頻”篩查策略,也就是建議非高危人群在30歲前執行壹次基線篩查,如果沒有需要特殊注意的病灶,復查時間可以是5—10年,從而將身體損害和醫療資源浪費控制在最低限度。
多位受訪者指出,肺癌篩查策略的更新是壹個長期過程。王群舉例稱,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把“肺原位癌”改稱為“肺腺體前驅病變”,也就是說,肺原位癌在國際上已被“廢除癌籍”,也被清出了醫保行列。但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數據仍將肺原位癌納入惡性腫瘤范疇。在王群看來,原位癌不擴散不轉移,手術治愈率100%。不復發又不轉移的癌確實沒必要再稱為癌。“我們需要做更多臨床研究,來推動更符合國情的指南和規范。”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