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英國《新科學家》:怎樣運動能健康活到100歲?
從未有百歲老人說過,“我的長壽秘訣是壹直躺在沙發上”。但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群也極少提及嚴苛的健身計劃。相反,百歲老人們往往表示,自己壹生都保持著規律的適度運動,比如散步、務農和園藝活動。

進化史給出答案
上述“長壽運動方案”並不太適合現代生活方式,但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健康長壽所需的最佳運動強度與類型”。
“不運動”絕非正確選項,這壹點毋庸置疑。全球每年至少有390萬過早死亡案例與缺乏運動相關,且缺乏運動還會大幅增加患慢性病的風險,包括心髒病、中風和某些癌症。另壹方面,充足的運動不僅能延長壽命,還能增加健康生活的時間。
關於“多少運動量才足夠”,我們從人類進化史中大致能找到答案。現代狩獵采集者的生活方式最接近我們的祖先,他們每天大約行走1.1萬至2萬步,同時通過狩獵、攀爬、挖掘植物塊莖、搬運采集物資回家等活動完成“力量訓練”。
這類人群患西方常見慢性病的概率較低,原因似乎在於持續活動會促使人體啟動全面的內部維護與修復機制。美國哈佛大學進化人類學家丹尼爾·利伯曼推測,運動與生理維護機制之所以存在關聯,是因為進化將贰者緊密綁定——只有當我們運動時,參與身體修復和維護的基因才會被激活。若長期不運動,我們的身體為節約能量便會放任這些功能逐漸退化。
由於運動存在“用進廢退”的特性,越來越多研究者不再將運動視為“抗衰老”策略,而是將其作為逆轉長期缺乏運動導致壽命縮短的方法,進而讓我們增加健康壽命。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運動生理學榮譽教授諾曼·拉扎勒斯指出:“運動是我們可以采取的策略之壹,以此減緩身體機能衰退的速度。”
那麼,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拉扎勒斯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可作為基准參考。基於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該組織的建議是,成年人每周應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鍾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或75至150分鍾高強度運動(如跑步或山地騎行),另加每周至少兩天的力量訓練。65歲及以上人群需額外增加壹次力量訓練,並加入平衡與靈活性訓練。
增肌不僅能降低患癌和中風的風險、提升腦力、高效燃脂,還有諸多其他益處,甚至可能比有氧運動更有益健康。
重要的是,這些運動不必以系統訓練的形式展開。任何需要消耗體力或提升心率的活動都有效,且無需壹次性完成所有運動量——有證據表明,分次進行鍛煉的效果不亞於單次長時間的系統訓練。
今年1月發布的《關於提高老年人健康長壽的最佳運動建議全球共識》的第壹作者、西班牙納瓦拉公立大學的邁克爾·伊斯基耶多認為,世衛組織的建議對降低疾病風險、延長壽命有指導意義。但他補充說,這些建議可能不足以保證老年階段的活力狀態。他說:“為世衛組織建議提供支持的研究大多聚焦於‘降低疾病風險與死亡率’,而非‘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事實上,即使達到基礎建議要求,也未必能壹直保持自理能力,65歲以上人群尤其如此。”
兼顧力量與平衡
伊斯基耶多表示,從中年開始,每個人都應認真進行肌肉力量訓練。30歲以後,人體肌肉量會逐漸減少,其中快縮肌纖維(比如支撐人從椅子上站起來所需的快縮肌纖維)流失最快。若不加以幹預,這種力量和耐力的衰退會導致人行走及站立困難,並增加老年人跌倒及全因死亡風險。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