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擁有50歲的大腦,科學家是如何解釋的?
“她的海馬體非常美麗。”塔瑪爾·蓋芬(Tamar Gefen)博士回憶道。
這位神經心理學家被那位女性大腦中該區域的精致結構吸引。
“她的神經元飽滿而健康。我當時心想,這樣壹個令人驚歎且精密的結構,竟然能夠承載如此可怕的記憶,真是不可思議。”她說。
蓋芬博士是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超級老化計劃”(SuperAging Programme)的研究人員,她所描述的是壹位“超級老人”,這位女性在生前接受了她的研究,即使在去世後,她仍持續研究其大腦。
盡管這位“超級老人”是納粹大屠殺的幸存者,研究人員仍難以忘懷她的快樂、堅韌與幽默。
“已經超過拾年了,但我仍經常想起她。”她說。
這是蓋芬博士對《我們能從超級老人身上學到什麼》(What We Can Learn From SuperAgers)壹文作者馬丁·威爾森所說的話,該文章刊登於《西北大學雜志》(Northwestern Magazine)。
這項計劃已經進行了25年,意味著科學家與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已建立許久,正如蓋芬博士的經歷所顯示,與那些捐贈大腦者之間的連結可以是深刻而動人的。
第壹個研究對象
“SuperAging”(超級老化)這個術語出自西北大學阿茲海默症研究中心。若要了解其“超級老化計劃”的起源,我們得回到1990年代中期,那時發生了壹件純屬偶然的事情。
“我們收到了壹位81歲女性的死後大腦解剖報告。”西北大學《超級老化計劃頭25年》這篇科學文章的作者如此寫道。
這位女性曾參與另壹項研究計劃,當時“並未顯示出任何功能障礙的跡象”。
事實上,在記憶測驗中,她的表現達到“優異”水准,與50歲左右的人相當。
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在她的內嗅皮質切片中僅發現壹個神經纖維纏結。內嗅皮質是與多個大腦區域相連的重要區域,對於空間記憶、情節記憶與自傳式記憶的鞏固至關重要。
神經纖維纏結是由tau蛋白(壹種對大腦功能至關重要的蛋白質)形成的微小纖維堆積,會在神經元內部交纏。這些纏結在大腦中的擴散,與認知衰退密切相關。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在這位女性的大腦中僅發現壹個纏結,“在這個年齡層中,即使是沒有已知認知異常的人,也屬於極為罕見的情況”。
在BBC節目《健康檢查》(Health Check)中,該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員之壹、同時也是西北大學教授的珊卓拉·溫特勞布(Sandra Weintraub)博士回憶起這項研究的起點。
“我們第壹位超級老人的大腦中只有壹個纏結,我們當時想,‘天啊!我們找到保持大腦健康的秘密了:就是不要產生纏結。’”她說。
“但下壹位超級老人的大腦中,卻有和阿茲海默症死後診斷患者壹樣多的纏結。”
超級老人的定義
“超級老化計劃”的科學家將“超級老人”定義為年齡80歲或以上,但在單字記憶測驗中,表現與比他們年輕20至30歲的人相當。
他們使用“雷伊聽覺言語學習測試”(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這是壹項在神經心理學中廣泛應用的工具,用來評估記憶力及其他認知能力。研究人員還會使用其他工具來評估不同的認知功能。
研究人員選擇“情節記憶功能”作為主要指標,因為“這是壹般老化過程中退化最明顯的能力”。
因此,為了將某人歸類為“超級老人”,研究人員設下了極高的標准——記憶力必須與年輕至少30歲的人相當。
而研究結果也令人印象深刻。
“最令人震驚的,就是看到壹位90多歲的長者,竟然能記住大量新資訊,而我有時看到伍、六拾歲的病人,卻在面對更簡單的記憶測驗時感到吃力,”西北大學精神醫學與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莫莉·A·馬瑟(Molly A. Mather)在接受BBC西班牙語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們的大腦如何與眾不同?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