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榮耀》,不沉默的英雄故居
不是沒有絲毫恐懼、猶豫,但他們仍因信仰選擇“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些細膩刻畫讓英雄形象既有“大義”又有“人情”。歷史從教科書的寥寥數語中“走”出來,變得有血有肉、有溫度有情感。觀眾看完劇後,便不再滿足於屏幕內的感動,更渴望走進真實場景,與歷史對話。

10月12日,市民和游客參觀吳石故居。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這種“從劇到地”的情感遷移,正是文藝作品賦予紅色資源新生命力的體現。故居不再是冰冷的建築,而是承載著家國情懷的精神空間,每壹塊磚瓦、每壹張照片,都因劇集的敘事而“開口說話”,講述著那段“沒有硝煙的戰斗”。
火了影片,熱了景點,興了文化
從吳石故居的走紅可以看出,優秀主旋律作品正以強大的情感穿透力,推動“沉默的史跡”走向“火熱的打卡點”,形成“火了影片,熱了景點,興了文化”的良性循環。
這壹現象並非孤例。2025年暑期,電影《731》熱映後,侵華日軍第柒叁壹部隊罪證陳列館8天接待觀眾超11萬人次,同比增長26.21%;電影《南京照相館》帶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日均接待達2.5萬人次,其拍攝地上海影視樂園搜索熱度環比上漲80%;電視劇《浴血榮光》播出後,福建長汀紅色旅游接待量同比猛增超120%,青年游客占比高達62.3%。
國慶期間,因抗戰劇《陣地》熱播,桂林柒星岩、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等紅色地標游客量同比大幅增長,“岩洞教育”情景演出單日上演9場,游客通過書寫抗戰標語、傳唱《岩洞教育歌》沉浸式感受歷史。
“影旅聯動”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數據增長上,更重構了紅色教育的場景與形式。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長78%,其中親子家庭占比31%、學生群體占比28%;同程旅行平台數據顯示,暑期紅色主題的研學游線路近年來熱度持續上升,深受中小學校及家長群體的歡迎。游客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而是通過“看劇—尋景—體驗”的閉環,讓紅色歷史從書本走向現實。
從《覺醒年代》帶火北大紅樓,到《長津湖》帶動民眾赴丹東、沈陽等地的志願軍烈士陵園祭掃,再到如今《沉默的榮耀》喚醒吳石故居記憶,主旋律影視劇與紅色文旅的深度融合,正在實現“雙向賦能”。壹方面,劇集以藝術手法讓歷史“活”起來,為文旅注入情感內核;另壹方面,文旅場景讓觀眾與歷史“對話”,讓紅色基因在實地體驗中代代相傳。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