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恐沖擊職場 新科經濟學諾獎得主呼吁亟需規范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壹、加拿大學者郝伊特(Peter Howitt)今天警告,人工智能(AI)雖帶來驚人的契機,但也可能摧毀大量工作機會,亟需加以規范。


法新社報導,現為美國布朗大學(BrownUniversity)榮譽教授的郝伊特,今天之所以發出這番警語,是因為有愈來愈多人日益關切AI將如何沖擊社會與勞動市場。

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今天即不顧白宮主張AI應自由發展的立場,把壹起規范與AI聊天機器人互動的法案簽署成州法,創下全美先河。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3位學者共享殊榮,除了郝伊特,另外兩位分別是美、以雙重國籍學者莫基爾(Joel Mokyr)和法國學者阿吉翁(PhilippeAghion)。

郝伊特在記者會上表示,誰會成為AI領導者還有待觀察,“我們還不知道創新性破壞會帶來什麼後果”。

他說:“AI無疑是壹項潛力無窮的技術,但它同樣可能摧毀其他工作,甚至取代高度專業人力。這顯然是壹種矛盾,也因此必須受到規范。”

“在毫無規范的市場裡,私部門的獎勵機制其實不會以對社會最有利的方式化解這種矛盾,我們也無法預測後續會發生什麼。”

79歲的郝伊特說,這是“人類史上重大時刻”,並將其比作過去技術革新的時期,例如1990年代電信業興起,以及電力與蒸汽動力問世的年代。


他指出,這些創新全都可以說明科技是可以如何加強人力,而非單純取代人力,“這壹次我們會怎麼做?我真希望我有明確的答案,可惜我沒有”。

與郝伊特共享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的莫基爾(Joel Mokyr),則對AI對勞動市場的影響持較樂觀看法。

79歲的莫基爾在芝加哥郊區西北大學(NorthwesternUniversity)透過視訊表示:“機器不會取代我們,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從事更有趣、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他說:“科技進步不只會取代人力,也會創造新的職務。”

他表示,自己對未來勞動市場的主要關切不在於“科技失業”,而是隨著人口老化、進入勞動市場的人減少,將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高市早苗的財政豪賭:早苗經濟學或將日本推向深淵 新晉諾獎得主:我媽顛覆了時尚圈 我顛覆了經濟學
    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解釋了為什麼要"反內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批評特朗普關稅.....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歐洲不能讓美中主導科技創新 諾貝爾經濟學獎:創新是如何驅動經濟增長
    2025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1人拿壹半獎金,另2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美英3學者共獲殊榮
    趙露思的"發瘋經濟學",越"癲"越值錢? 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明天揭曉,有哪些熱門人選?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