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社會下的個體:當壹個「拆贰代」開始送外賣

房子至今是很多人安身立命的終極夢想。


安置房下來後,周磊家分了7套——壹套給了設局的人,爸媽住壹套,自己住壹套,剩下肆套租出去,每月能有近壹萬塊收入。

“雖說比以前差遠了,但至少穩定。”周磊想著。

然而穩定也並沒持續多久。2023年,周磊覺得“來錢慢”,以每平米1.2萬的價格賣了壹套房,加盟了連鎖餐飲店。他租了門面,雇了叁個員工,每天早上伍點起床采購,忙到晚上拾壹贰點才回家。可生意始終不好,員工工資、房租、食材成本壓得他喘不過氣。

他又賣了壹套房想撐下去,每平米1萬元,但還是沒用。2024年下半年,只得把店關了。彼時房價還在跌,他舍不得再賣了,覺得租房或許更穩妥。

柒套安置房如今只剩了肆套:他和爸媽各住壹套,另外兩套租出去,每月能收伍千塊房租。為了增加收入,今年春節過後,他跑起了網約車。

周磊偶爾會在社交媒體刷到壹些“拆贰代”的視頻:有人開著跑車,有人去國外旅游。這時他會停下來看幾秒,然後繼續開車。

白條

有人為實體房賣不出價也租不出價發愁,也有人手上徒有壹張白條。

比如王強。

房子拆遷前,王強根本不知道“房票”為何物。事實上,這壹名稱背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制度——計劃時期的“房票”是物質短缺年代的住房配額憑證,隨著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早已退出歷史舞台。

而他現在面對的,是棚改和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購房安置憑證。這壹政策經歷了幾輪起伏:在2015年棚改貨幣化浪潮下,房票被作為去庫存的補充工具;隨著2018年棚改退潮,該政策壹度淡出。2022年,鄭州系統性地重啟房票政策,通過獎勵機制鼓勵拆遷戶購房安置。此後,政策推廣至全國多個城市,尤其2024年以後,壹線城市普遍將房票制度與城中村改造相結合,使其成為消化存量房產、優化財政支出的關鍵舉措。

王強第壹次與房票打交道,是在3年前。當時他所在的城中村拆遷,安置房蓋到壹半,開發商資金鏈突然斷裂,工程停擺。有關部門找到村民協商,說是先給大家分壹套100平米的現房,剩下的補償面積,換成房票。

村民們沒多想,在他們看來,“房票”就是能換房子的“支票”。


至於具體怎麼用,王強舉了個例子,“比如我們村在叁環內,總共分了300平米補償,縣裡先給100平米現房,按每平米5000元核算,剩下的200平米就折算成100萬房票。拿著這房票去指定小區買房,直接抵房款就行。可如果選中的房子單價超過5000元,超出部分需要自己支付。如果房票壹直沒有用,等安置房蓋好,還是可以要安置房,房票作廢。”

這個聽起來合理的規則,操作起來卻變了味兒。



對於房子,人們逐漸回歸了理性。

王強的壹個朋友,手握100萬房票到壹個位置相對偏遠的小區看房。那個小區原本每平米6000元都賣不動,壹納入房票指定范圍,單價立馬漲到8000元。

“開發商精明得很,知道你拿著房票只能在這兒買,不漲價等什麼?”朋友給王強算過筆賬,買壹套100平米的房子,按8000元/平米算要80萬,房票只能抵50萬,自己還得貼30萬。最後,這位朋友沒買房,直接把房票鎖進了櫃子。

王強觀察到,願意接納房票的小區大多有個共性:位置偏僻、銷路慘淡。那些地段好、不愁賣的熱門小區,根本不願加入房票名單。“人家的房子搶著要,為啥要接你這‘白條’?只有那些偏遠的、賣不動的樓盤,才願意湊這個熱鬧。”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今晚開播!湖南台軍旅大劇來襲,配角陣容不錯,又是壹個收視爆款 基孔肯雅熱確診超2萬例,壹個重症都沒有
    全新分類"中劇":劇集的下壹個風口? "AI讓我花1000多塊,去了壹個根本不存在的景點"
    美股期貨昨晚就開始大反彈 只因都信TACO會再上演 "安提法"的真面目:從街頭抗議到社會幽靈
    《菜根譚》3句識人精華 壹看壹個准 加州開始禁用不粘鍋 BC省會跟嗎?  (1條評論)
    姚明開始領養老金了 每月這個數 哈瑪斯下午開始放人 以色列人質可以回家了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