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多次前往中國 撰寫李白報道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卡撒茲納霍凱(Laszlo Krasznahorkai)身兼小說家與編劇,改編自代表作《撒旦的探戈》的電影長7.5小時,曾在台灣金馬影展放映,同名小說2020年在台灣出版。


發行《撒旦的探戈》(Sátántangó)的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總編輯周昭翡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卡撒茲納霍凱的作品寫出人性絕處逢生各種狀態,筆下的殘酷與怪誕非常迷人;曾為《撒旦的探戈》寫過書評的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廖志峰表示,卡撒茲納霍凱的小說映現對現實的無力與歷史悲懷。

周昭翡表示,卡撒茲納霍凱本來學法學,之後改讀匈牙利語與匈牙利文學,曾在匈牙利小鎮任圖書館管理員、出版社編輯,後來成為自由撰稿人,小說處女作《撒旦的探戈》發表時才31歲,開始受文壇注意。

周昭翡說,《撒旦的探戈》描寫瀕臨滅絕的小村莊,村民快活不下去,卻有個人聲稱可帶大家到壹個地方過上好日子,被視為帶給村民希望的先知,沒想到後續發展出人意料。

周昭翡表示,她先看了電影,片中荒涼、蒼涼感令人印象深刻,後來看小說,發現蘊含殘酷怪誕詩意,令人著迷,但作者語匯非常深奧,有時讀者又不太容易進入書中狀況。



廖志峰說,《撒旦的探戈》恐怖氣氛拾足,以探戈舞步反復和回旋,前進6步、後退6步的12個樂章環環相扣,敘事手法拾分特別,故事仿佛融合作家貝基特(Samuel Beckett)作品《等待果陀》(Waiting for Godot)的自我辯證及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式的荒謬,最終逃不了命運擺弄。


根據聯合文學提供資訊,卡撒茲納霍凱生於匈牙利久洛鎮,最初在塞格德和布達佩斯修習法學,後於羅蘭大學攻讀匈牙利語言及文學,曾任小鎮圖書館管理員與出版社編輯,1984年成為自由撰稿人,隔年出版《撒旦的探戈》。

1987年卡撒茲納霍凱獲德國學術交流資訊中心獎學金,前往西柏林旅居1年。接下來多年,行跡遍布多國,曾多次前往中國,以詩人李白為主題撰寫專題報道。

1993年小說《抵抗的憂郁》(Az ellenállás melankóliája)被評為當年德國最佳文學書;2013、14年接連以《撒旦的探戈》、《西王母下凡》(Seiobo járt odalent)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翻譯獎;2015年獲國際曼布克文學獎,進壹步蜚聲世界文壇;2018年以短篇小說集《世界在繼續》(Megy a világ)再獲國際曼布克獎提名;小說《溫克海姆男爵的歸鄉》(Báró Wenckheim hazatér)獲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獎。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諾貝爾文學獎沒頒給中國 證明了"作者權威時代"終結 新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與歐洲"嬰兒潮壹代"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啟示錄大師:末日恐怖 天使瞪目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你可能讀不懂,原因是……
    啟示錄大師!他勇奪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讓全家改用筷子
    揭秘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迷戀中國,還是...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匈牙利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介紹,介紹壹下這6位大熱候選人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薩逝世後 經典著作西班牙熱銷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