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两周年之际,新一轮谈判未果,和平何时来?

7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的新一轮冲突已满整整两年。双方在埃及进行停火谈判的同时,交火仍在持续。
当天,哈马斯提出两大要求,凸显巴以互不信任背景下谈判的复杂性。不过哈马斯高级成员塔希尔·努努的媒体顾问8日说,哈马斯和以色列交换了待释放人员名单,参与新一轮加沙地带停火谈判的各方都“充满乐观情绪”。
已于7日启程赴埃的美方代表也将于8日亮相会谈,据称已做好“不达协议誓不离开”的准备。
随着各方走上谈判桌,这场延宕已久的地缘悲剧是否将迎来“隧道尽头的曙光”?连绵战火又给世界带来哪些深刻影响?
三个动向
美国特朗普政府提出旨在结束加沙冲突的“20点计划”后,哈马斯和以色列均认可该计划的总体原则,即停火、释放被扣押人员等,但就部分关键问题难以达成共识。
一位了解谈判情况的消息人士称,7日的谈判已休会,氛围较6日有所改善。鉴于高级调解人员将出席,8日的谈判将成为判断是否有望取得进展的决定性信号。
谈及最新的会谈进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刘中民注意到三点。
第一,哈以交换待释放人员名单。
虽然暂不清楚名单囊括“全员”还是仅含“部分”,但总的来看,各方经过几日博弈,可能达成一个阶段性安排,既满足特朗普对停战的期待,也减轻哈以的压力。不过外界对能否达成一揽子共识、为长期和平奠定基础仍持谨慎态度。
第二,哈马斯7日提出两大要求,一是以色列永久结束对加沙地带的侵占,这一点必须得到国际保障;二是将释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员与以色列全面撤军的时间挂钩。
这折射出哈以之间严重缺乏互信。今年年初,哈马斯曾与以方达成停火协议,但3月以色列重启战端。种种教训使哈马斯愈发坚信:以军全面撤离、关押人员彻底获释,二者应当“同步”实现。
另外,这也凸显出“20点计划”在诸多核心问题上存在模糊地带,尤其是对于哈马斯解除武装、释放人质后将何去何从缺乏明确安排,因此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由于“20点计划”拟将哈马斯排除在加沙未来政治架构之外,哈马斯心存不甘,也引发以色列对哈马斯残余力量是否卷土重来的担忧。
第三,以军7日延续前一天对加沙的攻势,并未理会特朗普“立即停止轰炸”的要求。
这反映出“20点计划”本质上是一个在博弈中逐步细化落实的方案,而以色列作为军力占优的一方,会通过攻势迫使哈马斯在谈判中让步。另外,以美处于“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以方既“顶着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压力接受计划”,又想通过军事行动掌握谈判主动权,预计它在具体条款谈妥之前不会收手。
埋下隐患
刘中民认为,接下来各方能否谈成取决于诸多因素,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美国能否向以色列施加足够压力。
“会谈可能谈出一些成果,例如实现有限停火。但鉴于哈以之间互不信任、哈马斯对自身命运存在顾虑,达成长期停火协议恐怕不易。”
刘中民还提到,“20点计划”本质上是一个“利好”以色列的计划,未提及“两国方案”,即便在此基础上达成阶段性停火,也可能为长期和平埋下隐患。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