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莲救灾仰仗的"铲子超人"如何突显政府缺位

图像来源,PROVIDED,从9月27日开始,台湾放三天连假,花莲涌进大量来自各地自发的志工。
9月23日,致命强台风“桦加沙”吹袭台湾,暴雨造成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洪水冲往下游光复乡、凤林镇,造成18人死亡、6人失联、114人受伤。
李浩铭今年36岁,家里在光复车站附近经营一家西药房,二楼是她祖母的家。当天下午三点,洪水来的时候,她刚好在台东工作。到了晚上她打给父亲,才知道全家正在二楼避难,“因为家里淹大水了”。
灾后第二天,李浩铭开车回到光复,平日走的路已经看不出轮廓:马路积满厚淤泥,两旁全是废弃物,不少车子还被冲到路上。“你没有办法相信这是真的,”李浩铭回忆说。洪水冲开家里药店的大闸,家具全被淹没。水退之后,留下的泥浆没过小腿肚。但她没时间悲伤,清理就要开始。
可这一点都不容易。家具埋在湿土里,“土都是水,又很重”。李浩铭说,她和三个亲友搬了一整天,才清出一小块可以走动的区域,但大家已筋疲力尽。
“就是你在觉得很绝望,好像只能等看看有没有政府、或是国军可以来帮忙的时候,突然就看到很多‘小蜜蜂’飞到你身边。”李浩铭说。
从27日开始,台湾放三天连假,花莲涌进来自各地的志工,他们大多在灾区并没有亲戚,却拿着铲子水桶、踏着雨鞋到这里帮忙铲泥——网民称之为“铲子超人”。根据台铁数据,去年日均进出人次不足一千的光复站,在连假第一天即9月27日就进出3.5万人次,连假期间进出总数达10万人次。
然而,在民间力量和灾民的自救互助成为救灾主力之时,台湾中央政府与花莲地方政府却在激烈地互相指责。有学者指出,花莲是次造成严重的灾害与伤亡,与当地人口分散、资源相对稀少有关,但每当谈到责任问题,灾害则无法避免“政治化”,“因为大家都怕背黑锅”。

图像来源,PROVIDED,穿着雨鞋拿着铲子水桶的志工在连假涌进光复,成为这次救灾的主力。
“我要去这里帮忙挖土”
9月25日,经历两天大雨后,花莲开始放晴,泥泞被晒干后,空气中飘满粉尘。东华大学研究生小跳在灾后的第三天,穿着雨鞋带着高压清洗机前往光复。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