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辉达还来得及吗?分析师这样说
金融分析公司Melius Research称,到2030年,辉达可轻松占据整个AI基础设施市场40%的份额。
辉达的股价在2025年累计上涨近40%后引来质疑,并且在涨势放缓之际,一位分析师认为该股仍有很大上涨空间。
对AI热潮持怀疑态度的人士认为,这项技术不会得到广泛采用,也不会产生可观的投资回报,从而导致未来几年辉达的成长急剧减速。然而,Melius Research的分析师Ben Reitzes认为,“对减速的担忧有些过度”。
Reitzes 6日将辉达股票的目标价从240美元上调至275美元,意味著较当前价格有约47%的上涨空间。这意味著,在财经数据供应商慧甚(FactSet)调查的覆盖该股的66位分析师中,Reitzes的目标价目前是第二高的,仅次于Elazar Advisors的Chaim Siegel给出的389.73美元目标价。
Reitzes指出了看跌论点的三个主要问题。
首先,对辉达产品的需求并不短缺。Reitzes指出,随著AI技术变得越来越先进,以及“万物皆可自动”设备的建设不断推进,算力需求将急剧增加。
竞争格局也迫使大型科技公司继续增加支出。OpenAI投资逾1兆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宏大计划,正在超大规模云端服务提供商中掀起一场支出竞赛,而且这可能会“催化更广泛的群体加速AI支出”,从而推动AI计算和网络的潜在市场总规模到2030年超过2兆美元。
6日早些时候宣布的OpenAI与超微半导体(Advanced Micro Devices)的合作,是这种大规模支出的最新例证。根据该协议,OpenAI将部署价值6GW的AMD芯片,并在协议有效期内购买至多1.6亿股AMD股票。

辉达执行长黄仁勋。(美联社)
此外,辉达的批评者指出了该领域近期大型基础设施交易的“循环现金”性质,例如辉达宣布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以及其以63亿美元从美国云端运算公司CoreWeave Inc.购买剩馀算力的合约。但Reitzes认为,随著特殊应用芯片(ASIC)日益普及,这些大规模投资有助于辉达确保市场份额。
Reitzes称,辉达与OpenAI的协议锁定了长期收入来源,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对ASIC的担忧”。
此外,即使OpenAI向AMD采购更多图形处理器,辉达仍是OpenAI的主要供应商。事实证明,AI基础设施市场足够大,可以容纳多个赢家,而辉达非常有希望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Reitzes认为,在当前的AI资本支出热潮中,到2030年,辉达可轻松拿下超过40%的AI基础设施市场,即8,000亿美元。此外,Reitzes认为,到2028年,AI工作负载可能会增加超过20GW的增量需求,他预计这将为辉达当年带来超过4,0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收入。Reitzes写道,对辉达现有业务进行升级可能会将该数字推高至逾5,000亿美元。
因此,Reitzes上调了他对辉达数据中心收入的预期,将截至2028年的年成长率从之前的40%上调至44%,高于华尔街37%的平均预期。对于2027年,Reitzes将数据中心成长预期从22%上调至30%,“并且在直至这个10年末的时期内都有上行倾向”。
Reitzes认为,辉达也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向中国销售其H20和基于Blackwell架构的芯片。Melius Research称,尽管中国在大力发展本土芯片,但对辉达产品的需求仍然很高。Reitzes写道:“我们对此持乐观态度,因为美中两国政府定于10月会晤,辉达的问题可能会被提上议程。”
如果中国市场被重新纳入其模型,明年辉达每季可能会增加超过100亿美元的额外需求,这可能使其盈利较当前华尔街每股6.41美元的预期高出约15%。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延伸阅读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