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退貨去哪了?揭秘它們如何"廉價重生"
西雅圖(专题)生活的華人(专题)來說,亞馬遜購物平台幾乎是生活必需品。從日常雜貨到大件家電,壹鍵下單、送貨上門早已成為習慣。但你是否想過——當我們因為“不喜歡”或“尺寸不合”把包裹退回去時,那些商品最後去了哪裡?

圖片來源:OregonLive報道
根據調研機構Statista的數據,美國電商的平均退貨率已達到24.5%。尤其是亞馬遜、Costco這樣的零售巨頭,每年要處理數以億計的退貨。於是,壹個新的現象出現了:這些退貨品被打包、分揀,再以極低的價格流入各地的“清倉折扣店”,讓消費者有機會以白菜價淘到“寶藏好物”。
退貨再利用:省錢又環保的新渠道
與傳統的“新品商場”不同,這些清倉折扣店售賣的正是來自亞馬遜倉庫、Costco大賣場、Walmart等零售商的退貨。商品涵蓋面極廣:從全新小家電、家具,到節日裝飾甚至劃槳板,幾乎應有盡有。清倉店的存在,不僅減少了浪費,也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低價誘惑:$2起步,17美元買吊扇
調查人員在波特蘭走訪時發現,這類清倉店模式多種多樣:
有的主打競拍模式,例如位於波特蘭東北區的Buy Wander就采用“在線競拍+自提”的模式。商品上架後無底價起拍,最終成交價往往只有原價的10%到20%。比如壹台標價133美元的吊扇,最後僅以17.25美元成交。
而在波特蘭東北區,Smart Bins則以“統壹低價”吸引消費者。無論是什麼商品,都可能以2美元、3美元的價格清倉甩賣。你可能在同壹個貨筐裡同時翻到無線耳機、廚房小工具和節日裝飾。
為什麼是波特蘭?
有人可能會問:這樣的“退貨寶藏店”為何多出現在波特蘭?答案其實很簡單:物流和倉儲。亞馬遜和Costco在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倉儲中心大多集中在俄勒岡和華州南部,波特蘭因此成為退貨商品的中轉地。
對於大西雅圖地區的居民來說,雖然本地的清倉折扣店還沒有形成規模,但這種模式遲早會往北擴散。事實上,壹些華州的倉儲清算公司已經開始通過線上渠道,把退貨品打包售賣給小型零售商,再轉手進入贰級市場。
消費心態:從“買新品”到“淘退貨”
在壹些華人社群中,逛Costco清倉架、搶Amazon限時折扣早已是生活日常。而這類“退貨折扣店”,則進壹步滿足了人們的性價比心理。
很多顧客甚至把逛清倉店當成壹種“尋寶”體驗:有人專門周末排隊,就為淘壹件半價小家電;有家庭把它當作親子活動,孩子們興奮地在貨筐裡翻找;也有人盯著節日裝飾和家具,准備“壹站式省錢布置新家”。
風險與提醒:便宜≠無風險
當然,低價背後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部分商品沒有原廠保修,出現問題只能自認倒霉。雖然多數退貨是正品,但個別次品或開封品難以避免。熱門商品經常被“秒殺”,需要提前蹲點或參與競拍。
退貨經濟的新風潮
亞馬遜和Costco的退貨潮,正在催生壹種新的消費生態。從波特蘭火爆的折扣倉庫,到逐漸滲透華州的小型清算店,這種現象不僅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也推動了環保和循環利用。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據OregonLive10月6日報道 對很多在
圖片來源:OregonLive報道
根據調研機構Statista的數據,美國電商的平均退貨率已達到24.5%。尤其是亞馬遜、Costco這樣的零售巨頭,每年要處理數以億計的退貨。於是,壹個新的現象出現了:這些退貨品被打包、分揀,再以極低的價格流入各地的“清倉折扣店”,讓消費者有機會以白菜價淘到“寶藏好物”。
退貨再利用:省錢又環保的新渠道
與傳統的“新品商場”不同,這些清倉折扣店售賣的正是來自亞馬遜倉庫、Costco大賣場、Walmart等零售商的退貨。商品涵蓋面極廣:從全新小家電、家具,到節日裝飾甚至劃槳板,幾乎應有盡有。清倉店的存在,不僅減少了浪費,也推動了循環經濟的發展。
低價誘惑:$2起步,17美元買吊扇
調查人員在波特蘭走訪時發現,這類清倉店模式多種多樣:
有的主打競拍模式,例如位於波特蘭東北區的Buy Wander就采用“在線競拍+自提”的模式。商品上架後無底價起拍,最終成交價往往只有原價的10%到20%。比如壹台標價133美元的吊扇,最後僅以17.25美元成交。
而在波特蘭東北區,Smart Bins則以“統壹低價”吸引消費者。無論是什麼商品,都可能以2美元、3美元的價格清倉甩賣。你可能在同壹個貨筐裡同時翻到無線耳機、廚房小工具和節日裝飾。
為什麼是波特蘭?
有人可能會問:這樣的“退貨寶藏店”為何多出現在波特蘭?答案其實很簡單:物流和倉儲。亞馬遜和Costco在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倉儲中心大多集中在俄勒岡和華州南部,波特蘭因此成為退貨商品的中轉地。
對於大西雅圖地區的居民來說,雖然本地的清倉折扣店還沒有形成規模,但這種模式遲早會往北擴散。事實上,壹些華州的倉儲清算公司已經開始通過線上渠道,把退貨品打包售賣給小型零售商,再轉手進入贰級市場。
消費心態:從“買新品”到“淘退貨”
在壹些華人社群中,逛Costco清倉架、搶Amazon限時折扣早已是生活日常。而這類“退貨折扣店”,則進壹步滿足了人們的性價比心理。
很多顧客甚至把逛清倉店當成壹種“尋寶”體驗:有人專門周末排隊,就為淘壹件半價小家電;有家庭把它當作親子活動,孩子們興奮地在貨筐裡翻找;也有人盯著節日裝飾和家具,准備“壹站式省錢布置新家”。
風險與提醒:便宜≠無風險
當然,低價背後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部分商品沒有原廠保修,出現問題只能自認倒霉。雖然多數退貨是正品,但個別次品或開封品難以避免。熱門商品經常被“秒殺”,需要提前蹲點或參與競拍。
退貨經濟的新風潮
亞馬遜和Costco的退貨潮,正在催生壹種新的消費生態。從波特蘭火爆的折扣倉庫,到逐漸滲透華州的小型清算店,這種現象不僅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也推動了環保和循環利用。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