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清物理諾獎:人類首次在宏觀世界看到"子彈穿牆"
在量子物理的世界裡,常常會發生壹些違反直覺的事情:粒子能穿過牆壁、能量像硬幣壹樣壹枚壹枚地發放、壹個系統能同時處在兩個狀態之中。這樣的現象看似只存在於微觀世界,遠離我們的日常經驗,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告訴我們,這些“奇異”的量子現象,可以在你手心大小的電路中發生。

這張圖用生活中的壹個例子(球扔向牆壁會反彈)來解釋量子力學中的隧道效應。在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裡,微觀粒子有壹定的概率穿過原本看似不可逾越的“牆壁”,出現在牆壁的另壹側。這與我們日常中基於經典物理形成的直覺相違背,所以讓人覺得量子力學很“怪異”。圖源: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叁位科學家: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爾·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和約翰·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隧穿與能量量子化”的成就。他們讓量子力學從原子與電子的微觀舞台,躍上了可以觸摸的人類尺度。
當量子世界伸向人類尺度
我們都知道,扔出的球會撞在牆上反彈回來,不可能“穿牆而過”。但在量子世界中,粒子卻能做到這壹點,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
在原子核中,粒子偶爾會穿越能量屏障逃逸出來,這種“穿牆術”正是放射性衰變(如α衰變)的根源。

物理學家已經知道,隧道效應對於壹種特定類型的核衰變(α衰變)來說是必需的。原子核中的壹小部分會脫離原子核並出現在原子核的外面。這裡強調了隧道效應在α衰變過程中的重要性,解釋了α衰變過程中α粒子是如何從原子核內部穿越勢壘(Barrier)而逃逸到原子核外部的現象。圖源: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然而,這種現象通常只出現在單個粒子層面。幾拾年來,物理學家都在追問:能否讓由無數粒子組成的宏觀體系,也表現出同樣的量子行為?
2025年的叁位諾貝爾獎得主給出了壹個漂亮的答案:可以。
在超導電路中建造“量子隧道”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裡,教授約翰·克拉克帶領他的團隊,包括博士後米歇爾·德沃雷和博士生約翰·馬丁尼斯,開始搭建壹個看似普通的電路。這個電路由兩塊超導體組成,中間夾著壹層極薄的絕緣層,這種結構被稱為約瑟夫森結(Josephson junction)。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這張圖用生活中的壹個例子(球扔向牆壁會反彈)來解釋量子力學中的隧道效應。在量子力學的微觀世界裡,微觀粒子有壹定的概率穿過原本看似不可逾越的“牆壁”,出現在牆壁的另壹側。這與我們日常中基於經典物理形成的直覺相違背,所以讓人覺得量子力學很“怪異”。圖源: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叁位科學家: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爾·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和約翰·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以表彰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隧穿與能量量子化”的成就。他們讓量子力學從原子與電子的微觀舞台,躍上了可以觸摸的人類尺度。
當量子世界伸向人類尺度
我們都知道,扔出的球會撞在牆上反彈回來,不可能“穿牆而過”。但在量子世界中,粒子卻能做到這壹點,這就是著名的“量子隧穿”。
在原子核中,粒子偶爾會穿越能量屏障逃逸出來,這種“穿牆術”正是放射性衰變(如α衰變)的根源。

物理學家已經知道,隧道效應對於壹種特定類型的核衰變(α衰變)來說是必需的。原子核中的壹小部分會脫離原子核並出現在原子核的外面。這裡強調了隧道效應在α衰變過程中的重要性,解釋了α衰變過程中α粒子是如何從原子核內部穿越勢壘(Barrier)而逃逸到原子核外部的現象。圖源: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然而,這種現象通常只出現在單個粒子層面。幾拾年來,物理學家都在追問:能否讓由無數粒子組成的宏觀體系,也表現出同樣的量子行為?
2025年的叁位諾貝爾獎得主給出了壹個漂亮的答案:可以。
在超導電路中建造“量子隧道”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實驗室裡,教授約翰·克拉克帶領他的團隊,包括博士後米歇爾·德沃雷和博士生約翰·馬丁尼斯,開始搭建壹個看似普通的電路。這個電路由兩塊超導體組成,中間夾著壹層極薄的絕緣層,這種結構被稱為約瑟夫森結(Josephson junction)。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 延伸閱讀 |
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