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 曾是NASA首席科學家 她返中建立870億半導體王國
在清壹色歐美日老牌廠商中,低調出現了壹個陌生的中國名字:英諾賽科。
從美國宇航局首席科學家,到中國氮化镓功率半導體全球第壹的創業者,英諾賽科創始人駱薇薇用八年時間,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和逆襲。
截至2025年9月23日收盤,英諾賽科市值已高達875億港元,成為了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龍頭。
而這壹切,始於2015年那個不被看好的決定。
壹 “跳入火坑”
2015年,當駱薇薇決定回國創業時,身邊幾乎沒有人看好她的選擇。
有人甚至直言不諱地告訴她:回國創業是“火坑”,不要往裡跳。最終,只有壹名員工願意追隨她回國。
駱薇薇畢業於新西蘭梅西大學應用數學專業,擁有博士學位。在美國宇航局(NASA)工作15年後,她先後創辦了兩家以新材料為核心業務的高科技公司。
憑借對行業的判斷,駱薇薇在2015年帶著第叁代半導體氮化镓的夢想回到了中國。

彼時,全球第叁代半導體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氮化镓還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更讓業內驚訝的是,駱薇薇選擇了壹條與眾不同的技術路徑——當大多數企業還在采用6英寸或4英寸工藝時,她毅然決定直接攻關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圓技術。
這壹選擇背後是巨大的風險與回報。相較於6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圓,8英寸的晶圓晶粒產出數能夠增加80%,單壹器件成本可降低30%。但實現難度也呈指數級增加,按照專業評估,這可能需要9年時間才能實現量產。
“經驗不會成為發展的瓶頸和壁壘。”駱薇薇憑借在NASA拾伍年的工作經驗,堅定地認為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太多不可完成的事情。
2015年12月,駱薇薇在珠海成立公司,作為小規模生產基地運營。隨著研發取得進展,產能逐漸無法滿足需求。2017年,她在蘇州正式成立英諾賽科,轉向大規模產業化。
駱薇薇帶領英諾賽科攻克了壹個又壹個技術難關。公司不僅成為全球首家實現量產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圓的企業,也是全球唯壹能夠規模量產全電壓譜系硅基氮化镓半導體產品的公司。
這壹突破填補了行業空白,完善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
與6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圓相比,英諾賽科的8英寸晶圓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這讓它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位置。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3年收入計算,英諾賽科在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導體公司中排名第壹,市場份額高達33.7%。若按折算氮化镓分立器件出貨量計算,英諾賽科更是穩居全球第壹,2023年市占率達到42.4%。
英諾賽科的產品,目前覆蓋消費電子、可再生能源、工業應用、汽車電子及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其中,氮化镓分立器件及集成電路的銷售增長迅猛,2024年營業額增長87.8%至3.61億元,占總營業額的43.5%。
贰 資本助力
英諾賽科上市之前,完成了伍輪融資,總額超過60億元。這壹數字在中國半導體創業公司中比較罕見。
值得注意的是,在C輪融資中,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以個人名義向英諾賽科投資了2億元。截至上市前,曾毓群已將這部分股權交由其妻子持有,持股比例為1.78%。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