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被盜文物虛擬博物館"上線 重現銅羅漢失竊案
該線上博物館旨在以3D建模與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手段,重建和展示那些因戰爭、盜竊或非法交易而“失蹤”的文化遺產,讓那些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的文物得以再次被關注,成為全球共享的文化記憶。

“被盜文物虛擬博物館”展示的壹尊中國明代羅漢像
紅星新聞記者在“被盜文物虛擬博物館”中看到了肆件中國文物,均為明代青銅羅漢,標注的原本所在地為安徽淮南。
經紅星新聞記者進壹步核對,這肆尊青銅羅漢曾是安徽淮南壽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鑄造年代為明萬歷年間,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在主辦單位為公安部與國家文物局的“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發布平台”上,紅星新聞記者看到了柒尊青銅羅漢像的被盜和追繳信息。
從信息中可見,這柒尊羅漢像早在1996年11月便從壽縣博物館被盜走,目前追繳回來叁尊,仍有肆尊下落不明。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被盜文物虛擬博物館”中展出的,正是這肆尊羅漢像。

我國丟失的這尊“明青銅羅漢”與“被盜文物虛擬博物館”中展示的壹致
無獨有偶,紅星新聞記者還查到了2002年江淮晨報的壹則新聞報道,講的就是因壽縣博物館負責人工作失職、單位管理混亂造成的國家珍貴文物被盜損情況。
報道中披露了叁起相關事件,以及館長最終被免職的處理結果。時隔20多年回看這叁起事件,仍令人感到痛惜和遺憾——
1、1992年12月壽縣博物館將館藏國家壹級文物金棺、銀棺等運往馬鞍山博物館展出。但在運輸過程中未按規定包裝運輸,造成銀棺嚴重損壞。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