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美國文理學院的孩子 成了滴滴司機?
網友分析博主寫的是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 College,目前原帖已刪除。
不過,很快有壹波留學生出來“打假”,有人扒出發帖者並非文理學院學生。
其中,從Amherst畢業的中國留學生Charlotte在小紅書上更是直接“硬剛”原博主。
Charlotte發布了《Amherst College查無此人》的帖子引發了很多人的圍觀。Charlotte這樣寫道:“因為作者的'top 2'、'各種奇妙的學校聯盟'基本上指向Amherst......我覺得還是應該力所能及地澄清壹下作者和阿默的關系,維護壹下學校聲譽,結論:阿默大肆查無此人。
長久以來,在中國國內,文理學院是相對小眾的選擇;但在美國社會,很多老錢家庭(old money)都傾向於將自己的子女送進文理學院。
在信息差不斷打破的今天,我們關注到身邊有越來越多中國家庭也開始關注起文理學院,有些中國學生甚至放棄Top20、Top10的綜合性大學,而選擇文理學院。
然而無法否認的是事實,很少有大學像文理學院壹樣,它似乎處於評價體系的兩個極端:在網絡上遭遇著爭議與過來人的“勸退”的同時,也有壹波學生像《卡門》裡的唐·豪賽愛慕著他的吉普賽女郎壹樣,瘋狂地愛著它、推崇著它。
那麼,真實的文理學院究竟是怎樣的?畢業於文理學院的中國學生,最後的出路與走向如何?以及以博雅教育著稱的文理學院,在當今追求實用主義的當下,它的理念是否悖時?
這篇文章,我們邀請到了上文的Charlotte,以及另外壹位頂尖文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韋爾斯利學院)的畢業生Nina。
這裡我們給大家簡要介紹下這兩所文理學院。阿默斯特和韋爾斯利處於文理學院的Top5。每年,頭部文理學院在中國內地錄取的中國籍學生僅為個位數,Nina和Charlotte作為過來人,壹個畢業於八年前,壹個剛畢業不久,她們的真實視角與經驗顯得彌足珍貴。
01
“文理學院並不適合所有人”
韋爾斯利學院坐落於波士頓城西的寂靜小鎮,碧綠的慰冰湖畔橫貫於學校中央。
“校園風光迤邐,古老的建築像哈利波特裡的魔法世界”,這是Nina對韋爾斯利學院的第壹印象。那還是2012年,18歲的Nina從中國南京壹路逾山越海來到波士頓求學。在這裡,她從稚嫩、懵懂的少女長成為知性獨立的現代女性。
這也是韋爾斯利學生信仰的某種文化,在學生們最喜歡的壹件T恤衫上,寫著這樣壹句話:這不是壹個沒有男人的女孩的學院,而是壹個沒有男孩的女人的學院。
圖為《Mona Lisa smiles》劇照,該電影講述了韋爾斯利學生的故事。
事實上,韋爾斯利並不是壹開始就走進Nina的心房,讓她覺得是自己非去不可的Dream school。確切地說,高中時的Nina很迷失,但那時的Nina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迷失,“那時我只想成為壹個好學生,爸爸媽媽以及老師眼中的好孩子。”Nina說。
在做選校研究(school research)時,Nina的母親對女兒的影響頗深。作為女子學院,韋爾斯利曾經走出了宋美齡、冰心、希拉裡等知名女性楷模,“我媽媽很希望培養我成獨立女性。”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 |
![]() |
![]() |
![]() |
![]() |
![]() |
![]()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