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已卖掉85座万达广场:"越卖越穷"背后根源

这就是王健林的性格与风格,正如他所喜欢的崔健——用摇滚式的方式进入。他不惜代价追逐梦想,却突然用情绪化的方式退出。


要么是舞台上的主角,要么就彻底离开,这种性格特质,后来在万达的院线、文旅、海外并购中反复上演,也成了王健林版本的“性格即命运”。

2004年,第一家万达影院在长春开业。王健林敏锐地看到:随着城市化和中产崛起,看电影将成为中国人的刚需。

于是,万达开始疯狂扩张影院网络。

到2009年,万达已经是全国票房冠军,之后连续八年蝉联第一。2017年,万达电影的票房收入占全国总票房的14%,一度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对霸主。

但王健林的野心不止于国内,他的真正愿景是“主宰世界电影”,创造“万达文娱宇宙”。



2014年左右,恰逢中国房地产如日中天,但这时候,擅长未雨绸缪的地产大佬们都纷纷开始考虑:房地产很有可能快要到顶了,必须提前求变,以防未来房价以及杠杆率可能到顶、下行所带来的风险。

王健林当然也早就在未雨绸缪,他的“文娱宇宙”野心就成了万达系最好的转型新出路。

另外,王健林也早早确立了一个战略:用万达广场的商管租金等轻资产比例的上升,来取代地产这样的重资产所带来的“尾大不掉”风险。

他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提到,未来万达仅仅依靠商管租金收入,就可以实现充裕的现金流。

然而,万达的“文娱梦”和“轻资产战略”,遇到了“滑铁卢”。



在顶峰时期,2012年的万达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院线、以2.6亿欧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院线欧典、又花3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赫伊斯。


那几年,万达一度掌控全球最多的银幕数量,确实有了“全球影业霸主”的雏形。

2016年,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预言:要让上海迪士尼乐园在10到20年内无法盈利。

这样的“惊天狂妄之语”,正是他的巅峰时期写照,也是他的巨大野心真正暴露的时刻。2016年的万达,的确已经是跨越文旅地产、影视制作、电影放映业务于一身的娱乐巨头。

但也正是在那其后,王健林的事业走入了深渊。

从2016年开始,万达的目标是全力发展轻资产,减少重资产的负债累赘,因此它的地产收入开始下滑,这时候必须要有轻资产的蓬勃发展来填补收入减损,实现过渡。

但接下来10年,万达的轻资产之路在两方面受到重挫。

首先是上市之路的挫折所带来的三次对赌协议失败。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万达陷债务危机 王健林曝习家持股旧事再被翻出 22起5G基站纵火案背后:美国阴谋论的狂热
    "China Travel"火爆背后,3500万外国游客的难题 《背影》背后:是父亲的姨太太们争风吃醋的结果
    《灼灼韶华》收视夺冠 揭秘背后的四川密码 王健林与许家印:同样富豪,不同结局
    "限高"措施已取消 王健林差点被赶下"牌桌" 于朦胧事件背后:"8分钟协议"或能救人一命  (1条评论)
    全球最贵机器人公司背后 让马斯克感到威胁的"85后" 于朦胧坠楼20天 事件背后女大佬首发声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