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措施已取消 王健林差点被赶下"牌桌"
首富翻盘,也要靠「下沉市场」了
十年光阴,曾经的商业帝国一点点瓦解,王健林卖了半副身家,手中的资产版图大幅收缩。那么,险些被限高的“首富”还剩什么?
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万达集团对外投资仍处于存续状态的企业为24家,持股超过50%的为15家;王健林所控制的企业有76家处于存续期间,对外投资的11家企业中则仅有6家显示为存续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集团及王健林所拥有的资产包括大连新达盟40%股权、约200座万达广场,以及万达体育、万达宝贝王等。这大概是王健林能否在70岁高龄再逆袭的重要筹码,尤其是幸存的万达广场。
从这些广场的分布来看,王健林远没有认输,因为他卖掉的与留下的都藏着他对未来的渴望。比如,王健林正加速出手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2025年5月6日,王健林500亿元出售48座万达广场,这其中覆盖多城首发项目及一二线城市元老级项目。
结合赢商大数据最新《2024中国城市商业力》分析显示,商业一线和准一线城市项目占比高达33%,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重要城市均有涉及;商业二线城市项目占27%。
相反的,遍布全国县城的万达广场却很少被列入出售名单。
理由很简单,因为下沉市场的万达广场展现出了强劲的消费活力。
2023年12月,四川宜宾下辖县级市宜昌万达广场开业,开业3天累计客流近40万,销售额超千万;2024年1月,重庆忠县万达广场开业首日,共接待消费者23.6万人次,销售额突破750万元,创下行业多个第一。
投资与运营成本上,县城万达广场也有超高性价比。
以湖北宜都万达广场为例,其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而一线城市同等规模项目投资额往往超过20亿元。在运营成本上,县城万达广场的租金、人力成本较一二线城市低30%-50%,宜都万达广场租金回报率达6.8%,高于一线城市平均5.2%的水平。
同时,县城万达广场在资源获取上优于一二线城市项目。
以重庆忠县为例,当地为万达广场提供了土地出让金返还、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并协调开通了直达广场的公交线路。在万达面临流动性压力的背景下,县城万达广场的现金流价值凸显,湖北宜都万达广场年租金收入约8000万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513座万达广场中,三四线城市占比超过60%,同时,轻资产占比超40%。这也是王健林为自己留的后路,在一些出售的万达广场里,万达仍然保留运营管理权。
轻资产模式对万达而言,是退而求其次的生存法则。
总的来说,王健林的万达广场分布已从全国扩张转向“五环外留守”,三四线城市与整个下沉地区成为最后的生存空间。尽管通过轻资产化和业态调整,暂时维持了运营,但债务危机、消费疲软和竞争加剧,无疑又构成了一重新的枷锁。
王健林还有机会翻身吗?
未来几年,这些幸存的万达广场能否在县域市场续写“一个广场改变一座城”的神话,还是未知数。若无法实现重新上市或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些广场可能进一步被出售或抵押,届时,王健林的商业版图或将彻底重构。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