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措施已取消 王健林差点被赶下"牌桌"
中国首富”到无法乘坐飞机头等舱、入住星级酒店,巨大的身份反差让这一消息震动社交平台。
很快,情况发生反转,9月29日,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有媒体报道本次事件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但这已并非万达首次陷入执行纠纷。
9月初,北京金融法院已新增一则对万达的执行信息,标的超4亿元。截至目前,万达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突破52亿元,同时背负94亿元股权冻结,其中上海万达网络金融与小额贷款两家公司的冻结股权占比超九成。
细究这几年的万达发展,诸如此类风波数不胜数,有些甚至早已埋下了伏笔,更有意思的是,王健林与万达的生存命题,似乎也成了中国一代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从「强势崛起」到「大势已去」
1988年,中国成立房地产公司需要100万元注册资金,王健林就借了100万。
据他自己说,借款必须找人担保,担保人拿走50万元,实际上只拿到50 万元,而且借100 万元给他的人,要求他5年还款,每年25%的回报。看起来条件非常苛刻,但彼时王健林骨子里的风险精神就开始显露。
他拿着借来的钱在大连西岗区创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当时,中国市场经济浪潮涌得热烈,到1992年,这家公司已经占据大连房地产市场20%的份额,年销售额达到20亿,也是这一年,王健林掏出2000块重金登报征名,最终,从满纸投稿里挑出的“万达”二字,寓意万事顺遂、通达四方。
王健林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把万达的成长分为四步。
第一步在1993年,他带着团队南下广州,
那时候,民营企业到外地发展困难重重。王健林就去找广州当地企业谈,最后跟广州华侨房地产公司谈好,一年交200 万元,注册了一个分公司,也正是从广州开始,万达逐渐从一个区域公司变成全国性公司。
第二步在2000年,进军商业地产。
2000年前,万达主要做住宅开发,之所以要转型,王健林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是因为当时民营企业的医疗保险体系尚未完善,公司有两个老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这件事促使他想要更多现金来保障员工福利。
住宅房地产开发的现金流不稳定。
为了寻求稳定的现金流,万达做过制造业、制药厂,还做过超市,外贸等等,到2000年,决定把不动产作为企业的支柱产业,2004年,王健林提出“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把商场、酒店、写字楼、公寓都整合在一起。
从那年开始,万达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最风光的时候,地方排队与万达合作,甚至在上海,万达都以超低价拿下了五角场的地块。同时,万达广场飞速扩张,唐山万达广场110万平米,石家庄万达广场更是达到183万平米。
第三步在2006年,因为万达购物中心需要配电影院,王健林开始琢磨文化产业。
他投资了万达乐园,扬言要让上海迪士尼二十年无法盈利。最初万达跟美国时代华纳院线合作,但由于两方面原因,双方没能合作下去,万达先后和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地的广电集团谈合作。
第四步在2015年前后,万达大举进军海外。
彼时,万达宣布了十年战略规划,计划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2014年到2016年,万达投资了16个海外项目,买下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大厦,以9.21亿英镑吞下了欧洲第一大院线,买下美国传奇影业。
那几年,万达风光无限,综合过往年度报告,2009年,万达员工总人数近两万人,2015年达到十三万人,等到2016年,万达的总资产已经逼近80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550亿元,王健林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的首富。
在他看来,万达“去地产化”目标终于实现。
2017年,万达在全国已经有近200个商业项目,也正是在当年,万达急转直下。2月份,万达的海外收购之路受挫,6月份,遇上“股债双杀”,7月份,万达在海外的六个项目被严格管控。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9月末,大连万达集团及法人王健林被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限高涉及执行标的1.86亿元。从昔日“很快,情况发生反转,9月29日,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有媒体报道本次事件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但这已并非万达首次陷入执行纠纷。
9月初,北京金融法院已新增一则对万达的执行信息,标的超4亿元。截至目前,万达累计被执行总金额已突破52亿元,同时背负94亿元股权冻结,其中上海万达网络金融与小额贷款两家公司的冻结股权占比超九成。
细究这几年的万达发展,诸如此类风波数不胜数,有些甚至早已埋下了伏笔,更有意思的是,王健林与万达的生存命题,似乎也成了中国一代民营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从「强势崛起」到「大势已去」
1988年,中国成立房地产公司需要100万元注册资金,王健林就借了100万。
据他自己说,借款必须找人担保,担保人拿走50万元,实际上只拿到50 万元,而且借100 万元给他的人,要求他5年还款,每年25%的回报。看起来条件非常苛刻,但彼时王健林骨子里的风险精神就开始显露。
他拿着借来的钱在大连西岗区创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当时,中国市场经济浪潮涌得热烈,到1992年,这家公司已经占据大连房地产市场20%的份额,年销售额达到20亿,也是这一年,王健林掏出2000块重金登报征名,最终,从满纸投稿里挑出的“万达”二字,寓意万事顺遂、通达四方。
王健林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把万达的成长分为四步。
第一步在1993年,他带着团队南下广州,
那时候,民营企业到外地发展困难重重。王健林就去找广州当地企业谈,最后跟广州华侨房地产公司谈好,一年交200 万元,注册了一个分公司,也正是从广州开始,万达逐渐从一个区域公司变成全国性公司。
第二步在2000年,进军商业地产。
2000年前,万达主要做住宅开发,之所以要转型,王健林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到,是因为当时民营企业的医疗保险体系尚未完善,公司有两个老员工,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这件事促使他想要更多现金来保障员工福利。
住宅房地产开发的现金流不稳定。
为了寻求稳定的现金流,万达做过制造业、制药厂,还做过超市,外贸等等,到2000年,决定把不动产作为企业的支柱产业,2004年,王健林提出“城市综合体”的概念,把商场、酒店、写字楼、公寓都整合在一起。
从那年开始,万达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最风光的时候,地方排队与万达合作,甚至在上海,万达都以超低价拿下了五角场的地块。同时,万达广场飞速扩张,唐山万达广场110万平米,石家庄万达广场更是达到183万平米。
第三步在2006年,因为万达购物中心需要配电影院,王健林开始琢磨文化产业。
他投资了万达乐园,扬言要让上海迪士尼二十年无法盈利。最初万达跟美国时代华纳院线合作,但由于两方面原因,双方没能合作下去,万达先后和上海、江苏、广东、北京等地的广电集团谈合作。
第四步在2015年前后,万达大举进军海外。
彼时,万达宣布了十年战略规划,计划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2014年到2016年,万达投资了16个海外项目,买下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大厦,以9.21亿英镑吞下了欧洲第一大院线,买下美国传奇影业。
那几年,万达风光无限,综合过往年度报告,2009年,万达员工总人数近两万人,2015年达到十三万人,等到2016年,万达的总资产已经逼近80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2550亿元,王健林连续三年成为中国的首富。
在他看来,万达“去地产化”目标终于实现。
2017年,万达在全国已经有近200个商业项目,也正是在当年,万达急转直下。2月份,万达的海外收购之路受挫,6月份,遇上“股债双杀”,7月份,万达在海外的六个项目被严格管控。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