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很乱,但背不起房价下跌这口锅

有媒体记者暗访发现,一些二手房中介在社交平台上招募“演员”看房,甚至上演“双簧”来给房东施压,以达到快速成交的目的。
在中介的“安排”下,一个“演员”在看房时,将挂牌339万元直接报价280万元,砍价近60万元,导致房东愤然离场。
01
房产中介这一行乱象横生久矣,但凡有过买房、卖房经历的人,多多少少都吃过他们的暗亏。
我本人就至少碰到遭遇过若干次,次次都不重样,总有一个陷阱等着让你跳。
最狗血的一次是,我和老婆卖房,在一家中介挂了牌。那时候市场火热,没几天就有客户看中了房子,很快就订好了签约日。签约日前一晚,中介突然打电话来,说他们在我们挂牌价的基础上“多卖了四万”,这个钱得归他们,如果我们不同意,第二天的签约就黄了。我们当时急着卖房买新房,仓促之中,就在电话中答应了中介这个不平等条约。
挂了电话后,我和老婆越想越窝火,但又担心影响第二天的卖房,便准备第二天到现场闹一下。第二天我们提前到了中介的门店,要求“瓜分”这四万元,好说歹说,中介还是“退”了我们五千元现金。
这次引发舆情的“雇人看房”,我也高度怀疑自己碰到过,而且不止一次。有一次,中介约了一个客户和我们面聊,也是一见面就砍了几十万,最奇怪的是,当我们口风有所松动,准备答应时,这个“客户”马上就继续降价。我和老婆商量了一下,果断放弃了这次谈判,一致猜测这是中介安排的假客户,就是来“试探”我们底价的。
这不仅仅是雇人看房了,已经升级为“雇人签约”了。
事后想想,那两年我“接待”过几十波看房人,其中恐怕一大半都是假的,可怜我每次都磨破了嘴皮,还殷勤地一人送上一瓶矿泉水。
02
不过,本次“雇人看房”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舆情,恐怕与中介的幺蛾子本身关系不大,毕竟,这个操作很可能在几年前已经成为了中介的常规动作,远不是什么新玩意。
我大概看了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跟帖,发现对此最愤怒的人群基本都是一些有卖房意向的,最流行的一种控诉是:房价大跌,都是这些黑中介在背后搞鬼。
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在当下的二手房交易中,中介为了撮合交易,尽快拿到中介费,他们更多站在买房者那一边,积极劝说房东降价。
类似的说法其实十多年前也有。
那些年,正值房价经历着几波大涨,中介为了撮合交易,更多站在卖房者那一边,积极劝说买房者提高报价。
那时候,部分舆论也会认为:房价大涨,都是这些黑中介在背后搞鬼。
这么一看,中介才是中国地产的终极大boss啊,他们在背后翻云覆雨,精准操纵着中国房价的涨跌。
这可能吗?
充其量,中介的角色也就是“助涨助跌”而已。
我跟很多中介都聊过天,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房价涨跌,而是成交了几套房子,拿到多少佣金。他们最怕的就是:市场低迷。
中介比经济学家还要喜欢谈论“市场”,这直接决定了他们的个人命运沉浮。这几年对于中介而言,最重要的市场动向也不是房价下跌,而是成交量大幅下降,挂牌量大幅上升。
通俗地说,就是二手房挂牌量,远远大于潜在的买房客户。
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中介自然就会站在买房者这一边。原因无他,买房者更稀缺。
中介内部也是有分工的,一队人与“房子”对接,一队人与“买房客户”对接。地产盛世时,当一套房子成交,与房子对接的人能拿到更高比例的佣金,因为那时候房子更稀缺;而现在,当一套房子成交,与客户对接的人能拿到更高比例的佣金。
这么说明白了吗?不是中介存心帮着买房者砍价,是买房者太少,卖房者太多,中介只能跟着市场的指挥棒“决定“自己”的立场。
说白了,市场低迷时,买房者,而不是卖房者,才是,中介的衣食父母。
关于中介的砍价,这里还有一个重要背景。这几年,买房者的心态基本都是“捡漏”为主,成交价比挂牌价打九折,甚至更多,已成为了常规市场操作。中介如果不“帮助”买房者完成捡漏的心愿,那么买房者根本就不会掏钱买房。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