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利潤僅6000元,這行業已經卷成麻花了
這是酒店行業的“至暗時刻”,甚至比新冠時期還要艱難。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今年上半年,北京壹共有1613家酒店年營業額超過了200萬,但平均下來,每家酒店每月的利潤則只有區區的6179元。
是的,你沒有聽錯,平均每家酒店每月利潤就只有6000元左右。這個數字甚至只有統計數據裡北京月均工資的壹半。
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北京酒店住宿業的利潤同比減少了92.9%,且這個數字還是在去年已經減少31.9%之後。
過去我們都說餐飲難,但餐飲好歹是剛需,民以食為天,盡管人們減少了外出吃飯,但總歸還是要吃的。
住宿則不同,作為壹線城市的酒店住宿業,短短半年時間就超過了去年壹年的利潤減少,這背後反映的是商旅出行需求的暴跌。
單月利潤6000元,酒店行業已經卷成麻花了。

今天酒店行業的慘狀,和幾年前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酒店本質上還是個連鎖加盟的生意。在新冠剛剛結束的時候,全國各地不同級別的酒店價格顯著上漲,人們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期望,大批加盟商湧入到酒店行業,他們和消費者都相信,隨著幾年的新冠開始消散,人們的報復性商旅出行,會給酒店帶來新的曙光。
但行業的高光僅僅持續了壹年,隨著市場需求開始走低,整個行業也陷入到了和其他行業相似的價格戰之中,高供給帶來更多的客房,但同時也更難賣出去,而更低的價格是為了帶來入住率的增長,如此循環,陷入到了餐飲行業類似的怪圈之中。
還是以北京為例,2025年上半年北京住宿業利潤總額僅僅只有5980萬元,同比暴跌92.9%,平均下來每家酒店半年僅僅只賺了3.7萬元,這壹數字甚至比北京外賣騎手的月均8000元薪資還要低。
而去年同期,北京住宿業的利潤還是10.5億元,今年則直接下滑到不足壹個零頭。從10.5億到5980萬,這種斷崖式的下跌在商業史上都實屬罕見。
今天各行各業的內卷,背後本質上還是消費者對支出的敏感,這就直接導致各種需求都開始走低,而酒店之所以更卷,也是因為新冠後大量的錢無處可去,投到了酒店行業,造成了供給和需求更大的失衡。
2023年新冠結束後,酒店行業曾迎來短暫的報復性增長。消費者報復性旅游,而酒店投資也在報復性增長,最終導致酒店格局形成了“高開低走”的局面。
當投資者和消費者都後知後覺開始覺得不對勁的時候,酒店這項本來就重投資的行業,也被迫迎來更大程度的內卷。
壹方面是酒店繼續內卷,但另壹方面,主打酒店住宿旅游的平台,卻賺的盆滿缽滿。今年上半年,攜程淨賺了91.94億,壹天就賺了北京酒店住宿業上半年的利潤,毛利率更是高達81%,淨利率32%,而酒店方卻需要承受高達10%-20%的渠道傭金,也進壹步壓縮了酒店的利潤空間。
作為平台,自然有壹定的議價權,但酒店行業真正的問題,仍然還是供給過剩,當價格成了唯壹能夠吸引消費者的抓手,酒店的利潤自然也就被不斷蠶食。
當然,酒店行業的卷,除了行業自身的問題之外,同樣這背後也反映出了商旅出行需求的暴跌。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