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称放弃WTO特殊待遇 为何还坚持当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2020年2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更新其认定为“发展中国家”的名单,将中国、香港、印度等25个经济体排除在外。理由是,相关法律在1998年制定,已经“过时”,而当前这些国家可借由“发展中国家”的认定进行不公平的出口补贴,从而伤害美国的产业。
拜登时代,美国依然在做这种努力。2023年,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通过一项名为“结束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法”(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的法案,核心条款均要求国务院在所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与国际协定中反对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待,并推动将中国归类为上中等收入、高收入或“发达国家”;若组织缺乏更改机制,则应推动建立调整机制。
该法案并不直接“改判”中国在世贸组织等机构的正式地位,而是指示美国作为成员国在谈判与日常治理中持续反对中国主张“发展中国家”待遇,施压国际组织限制中国在新协议中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美国想把‘发达国家’的帽子强加给中国,不是出于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赏肯定,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把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公开声明,华盛顿的态度是,除非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放弃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差别待遇,否则世贸组织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改革,美国认为这种待遇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优势。
专家的观点也认为,李强近日宣布的措施意在做出一定让步,使WTO 顺利推进改革。
辛里奇基金会贸易分析师、前世贸组织通讯主管基思·罗克韦尔(Keith Rockwell)表示,中国的举动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与华盛顿的关系——“这确实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抱怨,如果他们能够摆脱这种局面,我认为那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至少就中国而言,(此举将)终结当前关于世贸组织主要成员之间权利与义务再平衡的辩论”,中国前高级贸易外交官卢先堃告诉路透社,“现在,轮到其他主要成员展现他们对这一体系及其改革的责任与承诺了。”
为何还坚持“发展中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虽然在 WTO 内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但特地强调并未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
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诸多好处。比如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以及2015年的《巴黎协定》,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发达国家”应该照顾“发展中国家”,并允许后者暂缓执行减排措施,以及更宽松的减排义务,还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
背后的逻辑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几百年间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所以现在应该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减排义务。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定位还有政治利益。中国长期将自身定义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早体现在毛泽东时代就提出的“第三世界”的理念,然后从美苏选边站,过渡到团结“亚非拉兄弟”。
而当前这一外交战略还在发展。大西洋理事会的一篇文章表示,北京通过金砖扩容、融资工具与话语输出,力图在全球南方内塑造主导性影响,用于重塑全球治理、削弱美国权力,并期待由此获取更大国际领导力与制度塑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领导人照例称中国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台下一众非洲领导人则都笑了,认为中国过分谦虚了,中国和非洲诸国显然不是一类国家。这一幕还曾一度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他就批评过拜登时代,美国依然在做这种努力。2023年,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通过一项名为“结束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法”(Ending China's Developing Nation Status Act)的法案,核心条款均要求国务院在所有美国参与的国际组织与国际协定中反对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待,并推动将中国归类为上中等收入、高收入或“发达国家”;若组织缺乏更改机制,则应推动建立调整机制。
该法案并不直接“改判”中国在世贸组织等机构的正式地位,而是指示美国作为成员国在谈判与日常治理中持续反对中国主张“发展中国家”待遇,施压国际组织限制中国在新协议中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美国想把‘发达国家’的帽子强加给中国,不是出于对中国发展成就的赞赏肯定,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把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作为遏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公开声明,华盛顿的态度是,除非中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放弃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别差别待遇,否则世贸组织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改革,美国认为这种待遇给予了“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优势。
专家的观点也认为,李强近日宣布的措施意在做出一定让步,使WTO 顺利推进改革。
辛里奇基金会贸易分析师、前世贸组织通讯主管基思·罗克韦尔(Keith Rockwell)表示,中国的举动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与华盛顿的关系——“这确实是美国长期以来的抱怨,如果他们能够摆脱这种局面,我认为那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至少就中国而言,(此举将)终结当前关于世贸组织主要成员之间权利与义务再平衡的辩论”,中国前高级贸易外交官卢先堃告诉路透社,“现在,轮到其他主要成员展现他们对这一体系及其改革的责任与承诺了。”
为何还坚持“发展中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虽然在 WTO 内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但特地强调并未放弃“发展中国家”地位。
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有诸多好处。比如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以及2015年的《巴黎协定》,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发达国家”应该照顾“发展中国家”,并允许后者暂缓执行减排措施,以及更宽松的减排义务,还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
背后的逻辑是,“发达国家”在过去几百年间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国,所以现在应该承担比“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减排义务。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定位还有政治利益。中国长期将自身定义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早体现在毛泽东时代就提出的“第三世界”的理念,然后从美苏选边站,过渡到团结“亚非拉兄弟”。
而当前这一外交战略还在发展。大西洋理事会的一篇文章表示,北京通过金砖扩容、融资工具与话语输出,力图在全球南方内塑造主导性影响,用于重塑全球治理、削弱美国权力,并期待由此获取更大国际领导力与制度塑形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领导人照例称中国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台下一众非洲领导人则都笑了,认为中国过分谦虚了,中国和非洲诸国显然不是一类国家。这一幕还曾一度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Note: | _VIEW_NEWS_FULL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