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爛尾"局:壹場關於車主、資本的殘酷清算

“爛尾車”,正在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壹個規模日益擴大的沉重副產物。
這些車輛的制造商,大多是曾經名噪壹時的新勢力品牌。
2024年初,高合汽車的停擺,只是這場深度洗牌的序幕。進入2025年,行業清算驟然加速:年銷量曾壹度超越“蔚小理”的哪吒汽車正式進入破產重組;由廣汽與蔚來聯合創立的合創汽車,也因業務停滯進入事實性倒閉。
由此,數拾萬乃至百萬輛已經售出的汽車,與其背後承諾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壹同被擱淺。壹場由主機廠倒閉引發的連鎖反應,正在消費市場和產業鏈上悄然傳導。
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面癱瘓
對於車主而言,制造商的經營失敗,意味著壹系列核心權益的即時清零。
這場清零,首先從構成車輛軀體的硬件開始,以最基礎也最致命的售後維修癱瘓為表現形式。
以威馬汽車為例,其“整車終身質保”的承諾,自2023年起便因其服務網絡的大面積坍塌而無法兌現。
但這僅僅是困境的開端。
到了2025年,隨著哪吒、合創等更多品牌倒下,問題變得更為棘手。
多家經營遇困的新能源車企的車主講述了他們車輛的售後窘境:有的等不到配件,有的售後維修店已經關閉。
“這已經不是錢的問題了,”壹位獨立維修站的員工透露,“新勢力車型的很多車身結構件、電子模塊都是獨家開模、協議加密的。主機廠壹倒,配件供應鏈瞬間斷裂,我們的診斷設備也無法寫入數據。沒有原廠支持,這些車壹旦傷及筋骨,就約等於被判了死刑。”
這種維修困境迅速傳導至保險行業。多家保險公司已悄然將這些“爛尾車”品牌列入高風險名單。
由於更換配件成本不可控、維修方案無法確定,續保時保費大幅上漲,甚至被直接拒保的情況屢見不鮮。
車主們不僅失去了原廠的質保,也正在失去社會化商業保險的保障。

如果說硬件癱瘓是讓車輛的軀體受損,那麼軟件與服務的停機,則是對智能汽車靈魂的抽取。
2025年6月,在哪吒汽車提交破產申請後的數周內,其官方App服務器便出現連接中斷,隨後徹底停止服務。
遠程解鎖、啟動空調、車輛定位……這些早已融入用戶習慣的智能化體驗,壹夜歸零。
這揭示了智能汽車的壹個本質:消費者購買的,不僅是壹套硬件,更是壹張持續性服務的票據。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