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外交怎樣了?AI分析1.6萬則發言 結論驚人

隨著最近幾周在北京天津舉行的國際會議與活動,中國的外交舞台顯得異常繁忙。等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造訪中國,場面肯定將更為盛大。在這壹系列緊鑼密鼓的外交盛會中,如何精准拿捏言論與語氣,成為中國官員的關鍵課題。


根據《經濟學人》18日發布的“戰狼指數”(wolf warrior index)分析,過去幾年盛行壹時的“戰狼式”外交,幾乎可以肯定已經退潮。

《經濟學人》指出,自2022年以來,中國外交部的言論攻擊性持續下降,到了2025年初,其用語的友善程度已回到過去六年未見的水准。這意味著北京當局似乎正策略性地收起利爪,重新以微笑代替咆哮。

何謂“戰狼外交”?

“戰狼外交”壹詞源於中國民族主義票房大片《戰狼》系列電影,由吳京飾演的主角冷鋒,如同壹位“中國版藍波”,驍勇善戰地擊退外國惡棍。《經濟學人》指出,這種充滿對抗性的外交風格,在現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壹,便是2019年至2023年間擔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趙立堅。

趙立堅以其尖銳、挑釁的言論聞名,他曾對壹名彭博社記者警告,“伍眼聯盟”(Five Eyes)的成員要小心,“否則他們的眼睛會被戳瞎”;另壹位代表人物則是2019年至2025年擔任中國駐法大使的盧沙野,他則主張這種強硬姿態僅僅是面對外國侵略時的“正當防衛”。

學界對於戰狼外交的興起有不同解讀。東京大學的伊藤亞聖教授認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可能希望借此杜絕外交部官僚系統中任何意識形態上的松懈;不過也有另壹種觀點則認為,這是為了轉移國內對新冠疫情等問題的注意力。



(翻攝網絡)

戰狼指數的起落


為了客觀評估中國外交姿態的轉變,《經濟學人》團隊下載並分析了自2018年以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超過16,000則答復。研究團隊利用人工智慧模型ChatGPT,為每壹則回復的“好斗性”(belligerence)進行評分,評分范圍從0到1,結果發現自2019年起,中國外交辭令的攻擊性急劇增強,平均攻擊性分數從2018年的0.3以下,壹路攀升至2021年5月的超過0.45。然而從2022年中期開始,指數呈現穩定下降趨勢。至2025年初,外交語言的溫和程度已恢復到大約六年前的水准。

分析進壹步發現,這些尖銳的言論絕大多數是針對美國。研究團隊透過演算法分析了攻擊性分數高於0.7的答復,發現“美方”(American-side)和“美國”(America)這兩個詞匯,出現在近壹半的高攻擊性回復中。



《經濟學人》的戰狼指數顯示,中國外交官的攻擊性態度這兩年變得收斂許多。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壹頁12下壹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