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 谁破坏了美国来之不易的种族进步:奥巴马的遗毒

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美国似乎正朝着一个真正“后种族时代”迈进。


经过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以及罗纳德·里根和比尔·克林顿等总统时期的政策推动,美国社会在种族平等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到2000年代初,机会之门对所有人敞开:黑人、白人、拉丁裔和亚裔都能通过勤奋工作实现美国梦。教育体系中,孩子们无论肤色,都能自由交往、约会,甚至跨种族婚姻率稳步上升。根据盖洛普民调数据,那时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种族关系良好,社会正逐步淡化肤色标签,转而强调个人能力和努力。黑人中产阶级的兴起、黑人企业家的涌现,以及好莱坞和体育界多元化的代表,都象征着一个团结的美国。然而,这种来之不易的进步,却在奥巴马担任总统的八年里,被系统性地逆转。他不是作为疗愈者出现,而是点燃了旧有的种族怨恨,将国家推向分裂的深渊。



奥巴马2008年当选总统时,许多人寄希望于他作为首位黑人总统,能弥合种族裂痕。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上台后,迅速利用行政权力和媒体影响力,放大种族叙事,优先考虑政治议程而非事实真相。这不仅仅是孤立事件,而是贯穿其任期的模式:总是假设美国社会充满系统性偏见,少数族裔永远是受害者,而白人或执法机构则被预设为加害者。这种叙事并非基于数据,而是服务于他的“根本转变美国”的执政愿景——因为一个和谐、满足的社会,不会急于投票支持那些激进变革。

案例一:新黑豹党选民恐吓事件:种族偏袒凌驾于平等正义之上

2008年大选期间,在费城的一个投票站,两名新黑豹党成员:马利克·祖鲁·沙巴兹和杰里·杰克逊,身着准军事服装,手持警棍,对白人选民进行恐吓。视频证据清晰显示,他们站在入口处,辱骂选民,制造恐慌氛围。这本应是明显的选民恐吓案,违反了联邦投票权法。布什政府时期的司法部迅速介入,收集了强有力的证据,包括目击证词和录像,准备对当事人及新黑豹党本身提起诉讼。

然而,奥巴马上台后,他的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在2009年突然下令放弃对新黑豹党的集体指控,仅保留了对个人的轻微处罚。这起事件引发巨大争议,前司法部律师J.克里斯蒂安·亚当斯公开指责这是种族双重标准:如果类似事件涉及白人团体针对黑人选民,司法部绝不会如此宽容。批评者指出,这传递了一个危险信号:即在奥巴马政府下,执法不再中立,而是根据种族身份倾斜。

结果,不仅削弱了选民保护法,还让许多人质疑司法系统的公正性。这起事件成为奥巴马种族政策的开端,暗示少数族裔团体可以享有“豁免权”,从而加剧了社会分裂。


案例二:“啤酒峰会”:将本地争端升级为全国种族危机

2009年7月,哈佛大学教授盖茨在自家门外被捕。盖茨试图撬开卡住的门锁,邻居误以为是入室盗窃,报警。赶到的白人警察詹姆斯·克劳利要求盖茨出示身份证明,盖茨拒绝并发生争执,最终被以扰乱治安罪逮捕。调查显示,没有任何种族主义证据:白人警察克劳利此前曾在洛厄尔警察学院(Lowell Police Academy)教授关于种族剖析和多样性的课程长达五年。该课程名为“种族剖析”,旨在培训警官识别和避免基于种族的偏见行为,例如不当拦截少数族裔。重点注意的是,克劳利并非自愿报名,而是被时任的一个黑人警察局长亲自挑选担任讲师,充分说明黑人警察局长认为警察克劳利是公正的警察。

但奥巴马却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干预,称警察“行事愚蠢”,尽管他承认自己是盖茨的朋友,可能有偏见。这一言论瞬间将本地小事放大成全国种族事件,媒体争相报道,引发抗议浪潮。为了平息舆论,奥巴马后来邀请盖茨和克劳利到白宫举行“啤酒峰会”,与副总统拜登一同饮酒“和解”。表面上看,这似乎是调解,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它强化了“警察针对黑人”的叙事,让许多执法人员感到被污名化。盖洛普民调显示,此后公众对警察的信任开始下滑,这起事件标志着奥巴马开始利用总统平台制造种族张力,而不是化解它。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更多...
    新书爆料奥巴马昔日飙骂佩洛西(图 奥巴马后的美国——被拯救的国家,被改写的灵魂  (2条评论)
    奥巴马罕见当众动怒:"我现在已不是美国总统" 奥巴马又开怼,白宫反击:他一有机会就制造分裂
    奥巴马:美国正处于团结或分裂的转捩点 奥巴马被控"通俄门造假",司法部长下令大陪审团调查
    叛国?美国司法部对奥巴马展开调查 大陆热帖:宫斗小高潮来了,奥巴马开始绝地反击
    呛告叛国罪 情报总监锁定奥巴马3大情报首长 被爱女问奥巴马夫妇离婚 小布什秒回1句动怒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