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扎心真相:越爱抱怨的人,服从性越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类职场“怪象”:


那些经常抱怨工作,骂骂咧咧控诉公司压榨的人,转过身恰恰是群里回复“收到”最快、加班最多的人。而那些总把“我要离职”挂嘴边的人,至少还能在公司里再干两年......

如果用网络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来概括,便是“其实抱怨越多的人,往往服从性越高。”

在职场之外,它可能还描述了,在家庭里一边哭诉委屈,一边操持家务的妈妈;在关系中抱怨需求得不到满足,行动上又继续牺牲奉献的你的某个朋友。

“爱抱怨”真的意味着一个人服从性越高吗?“抱怨”究竟会带来什么、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警惕,抱怨在无形之中可能给我们自身造成困境?

一起来看今天的文章吧~

01

人人都需要“抱怨”

人人都讨厌“习惯性抱怨”

从情绪释放的角度来看,抱怨当然不是一件坏事。正如我们感到快乐、兴奋和满足会大笑一样,当我们体验愤怒、失望或委屈,也会不自觉地去抱怨。这是宣泄负面情绪、表达现实需求的自然反应。



从早活到晚、从周一活到周五真的很不容易,不抱怨几句怎么可能呢?

图片来源:网络

无论在职场还是关系中,正常、健康的抱怨都是合理且必要的。它往往不是泛泛的攻击,而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评论。

比如,“我不想再听你说了,你根本没有认真听我的感受”;“你现在连和我多说几句都不耐烦”;“这个公司的无效会议也太多了,好浪费大家的时间”这些都是就某个问题提出的意见。

这样的抱怨,在很多情况下其实是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因为它所指出的问题,可能是真实存在的,而只有当问题被暴露,才可能给推动真正改变的过程加入催化剂。

现实生活中,抱怨和吐槽、指责一样,都是指出问题、表达负面评价,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差别——

吐槽


更多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策略,常常通过自嘲、讽刺、调侃的形式来输出情绪,有时还可以用来调节气氛。

这个过程本身会无形地降低事情的严重性和对自身的伤害。脱口秀,就是一种典型的吐槽形式。

抱怨

往往承载着向听者索求情绪支持的潜在渴望,同时伴随着沮丧、失望或愤怒等消极情绪的输出。

但抱怨不是为了故意轻视和否定另一个人,反而非常希望对方可以注意到问题并改进。比如,一个人抱怨“你总是说没钱,我们已经很久都没有一起旅行了”,Ta实际上是希望能和对方一起去旅行。

指责

本质是一种评判,是在针对某个人或者Ta的某些特质下负面结论,然后利用这个结论对Ta本身进行否定性的道德控诉。

比如“你永远都把钱花在没用的事情上,我们不能出去玩都是你的错”,指责是毁灭性的,它并非准确地指出问题,而是一种泛泛的人身攻击。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送外卖的女骑手4年翻5倍 真相让人心酸 纽时观点:失去一个国家的感觉,我再熟悉不过…
    张朝阳:我战胜焦虑的方法,就一个字! 炸锅了:山东一所中学 一个年级有94个班?!
    全智贤的反华表现只有一个解释:韩国不亲华,限韩令需无期限延长 《再见爱人》翻红的影后,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样
    忘掉芯片吧!中美竞争的下一个战场是… 一个让人变胖的习惯,你天天都在做
    吉米不是最后一个 FCC主席:美国传媒将有巨变 一个名字可获5年内所有个人信息,起底"开盒挂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