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看到南北內戰影子 與當年有驚人相似之處

美國猶他州猶他谷大學舉辦活動,悼念被暗殺的美國青年保守派運動領袖柯克。(路透)
美國保守派新星柯克遇刺,槍手雖已被捕,但美國國內的分裂與暴力行為加速惡化。從川普競選時2度遭遇暗殺未遂,到他重返白宮後以“掃蕩移民”為由派兵進駐藍州、嚴控異議言論,種種強硬舉措無不加深社會撕裂。美國學者直言,如今的氛圍與1860年代內戰前夕有驚人相似之處,這場沒有硝煙的內戰,靠著言論與意識形態,推著美國壹步步走向“共和國的毀滅之路”。
年僅31歲的柯克是川普總統最忠實的盟友,川普已將柯克定位為“烈士”,並揚言“極左”要負起責任,媒體最新報導顯示,槍手的動機可能和LGBTQ(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及酷兒)有關。
柯克的遺孀艾瑞卡13日發布視頻,記錄著柯克遺體送回家的過程。畫面中,她緊握柯克已無血色的雙手,啜泣著低語“我愛你”。柯克創辦的保守派學生組織“美國轉捩點”隨後宣布,21日於亞利桑那州可容納逾6萬人的州農體育場舉行追悼會,川普、副總統萬斯、國務卿盧比奧等重量級人物都將到場。
柯克成為槍下亡魂,美國彌漫著憤怒、恐懼與哀悼。其實在川普重返白宮之初,矢言要報復民主黨之際,美國社會就已裂痕加深。民眾對最高法院失望更深,異議言論遭嚴格管制,社會暴力事件頻仍,兩極化局面惡化,令愈來愈多人聯想到南北戰爭前夕的美國。
1850年代末的美國暴力氛圍有多嚴重?《洛杉磯時報》訪問多位學者指出,當時國會議員常以刀槍相向,暴徒在街頭為《逃亡奴隸法》爭論不休,甚至有激進廢奴人士以刀連砍5人。
雖然今日的暴力尚未達到當年程度,但是川普在柯克遇刺後,未呼吁美國團結來修補分裂,反倒誓言報復,把矛頭對准他口中的“凶惡激進左翼”。極右陰謀論者盧默在X平台發文恐嚇,“若不動用國家力量鎮壓左翼,會有更多人被殺。”
如此極端的氛圍,內戰歷史學家韋特(Kevin Waite)提出警告,當今美國與內戰爆發前的1850年代確有驚人相似之處。他直言,“比暴力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們對暴力的反應。這種偏執、認為暴力不可避免的心態,才真正讓美國在1860年和1861年走向內戰。”
雖然學者主張,武裝沖突並非不可避免,當務之急是降低政治緊張程度。然而美國的對立已非壹日之寒。作家馬契(Stephen Marche)認為,無論左右兩派,理性與同情的呼聲都已幾近失效,暴力之火壹旦點燃,就不可能被撲滅。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