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点了丢下去 美国内战燃烧是必然

王立第二战研所:起床后看到查理柯克(charlie kirk)被枪击身亡的消息,感到的不是震惊,而是轻叹一声,意外但不意外的悲叹。


为何?因为前两天才在跟学长谈,美国内战的形式,很可能会以没有达到军队介入的标准,但在其他帮派暴力、暗杀、金钱收买等动作下,左右派以战争规模的方式开启。

军队为何不介入?因为不管左右派表面看起来有多疯,领导人都很清楚美国秩序的根基,除了基督教外就是军队。我们不怀疑美国左右派的内斗会扩大,肯定会扩及全球,不清楚的点是:

“点燃巴尔干火药桶的那根火柴是什么”

我不知道查理柯克之死是不是这个火药桶,但右派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左派也不会,只是左派看起来完全控制不了这场内斗的规模,不然下手对象不会是查理柯克,而是其他比较不起眼的。

说实在话,双方还在布阵列兵的阶段,突然跑个“聪明人”,以为公然刺杀敌方将领,是一种高明的打脸手段...此人到底有多蠢。

如果你不懂上段话为什么,别问了,我也不想答。

你如果觉得疑惑,我这样说好了,共产主义在布拉格之春后,正式在西方的政治圈消失,崇敬共产社会的学术份子,崩溃到你无法想像的地步。相信共产世界的极左派,花了四十年的时间,重新占据了大学,培养出一个个你看到的左胶。这些教授不是笨蛋,后面出钱的极左不是白痴,这些有大学证书的蠢蛋,只是单纯的士兵,属于韭菜,目的是制造在民主社会中足以冲击政权的大头兵。

这个过程很漫长,又经历社会主义的调整,极左渐渐在冷战后,因为对核战恐惧的淡化,以及中国俄罗斯在表面上对西方称臣纳贡,在一般人的视野中变得无害。但相信左翼理想的“统治阶级”从没放弃过,他们大举进入学术圈、艺术界,更有人在产业界赚到锅满盆满,并用这些资金加速冷战后的左倾。

然后,利用选举制度的漏洞,即稳定多数赢少数的概念,在左翼政党中制造联合政府,用极少数裹胁多数,并透过媒体打造自己才是主流的幻觉,用来影响西瓜派。在西方的高峰,就是奥巴马当选,你们看到的进步主义狂潮,各种认为历史真正终结,美好未来即将产生的各种幻象,是不是都在奥巴马时期出现?

左派开始要收割了,其结果证明左派的政治判断向来在宏观层面非常差,严重误判了人类对于进步的追求,压根没那么在意。这也是近年你看到左翼政府越来越疯狂的原因,除了贴反对派极右纳粹的标签,几乎没有办法可想。

如果你不理解,请去看马斯克贴的那张极左派往左边狂奔图,这就是真相,人类社会来不及接受。

更正确的说法是,左翼思想中的美好社会,要奠基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白话说就是,只有人类科技的进步让生产够多,大家都可以低价取得,社会主义才有迅速推动的可能。共产主义则是要科技强到可以生产过剩,人人都能以近乎免费取得所有需求品,才能够达成。


说穿了,左派的误判在于,他们以为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足够了。错在我之前说的,看似美好的一切都是以邻为壑,全球化的物质富裕,建立在将各种工业外包发展中国家,代价延后的基础上。说更白话点,就是中国、俄罗斯、伊朗这些国家,都要对西方制度俯首称臣,愿意加入资本主义的大家庭,并停止一切侵略,乖乖当先进工业国家的仆人。

然后等仆人成长,被认为可以独当一面,将这些污染工业交给下家。

我们都知道,现实就不是这样,中国比想像中还要强大的控制力,把成本下杀到“没有下家接得起来”。然后赚钱的中国,不甘愿当狗,想要翻身当主人,而且不仅于此,更想要翻掉所有秩序,恢复天朝上国朝贡制度。

左派要维持这套制度的唯一可能,只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等于先敲掉自己立足的神主牌。既然做不到,那就只好内斗了。

说这么多,各位真的认为,公然刺杀查理柯克这种事,背后只是一个神经病造成的?大错特错。在司法上,确实可以找到一个凶手,甚至是幕后主使,但在历史趋势上,这个凶手本身是不是自主意识,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中国跟俄罗斯对美国的资讯战,将近20年前就开始扶植左翼小团体,并在左右派之间插入棋子,促使美国产生内斗。那各位想想,川普上台后,美国右倾的想法,像是孤立主义,还是更像是对全球化的重整?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巴菲特重磅出手!97亿拿下化工巨头 押注美国未来 华尔街日报:美国政府关门对谁有好处?
    那个美国文理学院的孩子 成了滴滴司机? 美国科学家们可能正在接近暗物质的真实身份
    美国政府首度发布报告 揭示DeepSeek数宗罪 普京:恢复与美国的全面关系符合俄罗斯国家利益
    内幕曝:川普不喜欢这颜色 英国砸钱换新美国国旗 "美国政府关门"交易指南:时长是关键 金银更避险
    美国政府关门 BBC分析:四种可能的"收场剧本" 从MAGA到柯克:美国右派思想风靡亚洲 品牌输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