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新大學分數趕超"985",專業隨便選

“國家對新型研究型大學的期待很明確,就是希望我們肩負著改革的使命,改革的對象,就是那些在傳統大學中長期難以解決,但對國家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及教育強國建設至關重要的問題。”壹位不願具名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管理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他指出,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目前最根本的難題就是人才培養的個性化需求與資源有限性間的矛盾。自1999年高等教育擴招以來,我國大學越來越“大”。越是綜合排名高、名氣大的學校,國家給的招生任務就越重,壹屆學生動輒幾千人。很多“雙壹流”大學,生師比超過20:1。然而,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潛能與特質,對教育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在前述大學管理者看來,教育的作用就是讓每個孩子的優勢都能最大程度地釋放出來。

“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未來想從事怎樣的工作……只有把這些問題想清楚,每個學生才能按自己的興趣去選擇未來。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尊重人才的個性化成長規律,傳統大學不是不清楚這點,只是受限於種種因素做不到。”在他看來,新型研究型大學最核心的定位就是“小而精”,這是很多改革得以落地的關鍵。

從個性化培養的目標出發,新型研究型大學在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時,基本遵循兩個底層邏輯:壹是提供充分的選擇空間,包括專業、課程、導師與科研實踐;贰是資源要跟上。



上圖:由西湖大學機器智能實驗室研發的電子導盲犬“小西”,為參加2023年杭州第肆屆亞殘運會的殘障人士提供服務。圖/新華

下圖:7月8日,在南海北部,“深藍智能i3航次”首席科學家、南方科技大學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長林間(中)在“向陽紅10”號科考船上指導科考安全工作。圖/新華

大學生要做的所有選擇中,最重要的毫無疑問是專業的選擇。西湖大學副校長、理學院執行院長鄧力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多數傳統大學實行按專業錄取,學生進入大學後,已在壹定程度上被限制於所選專業的軌道,並通向某個確定的職業目標。新型研究型大學提供更大的選擇權,希望學生們進入大學後先不要急於選專業,通過選課或科研等渠道接觸不同專業後,再結合自身興趣做出選擇。

“西湖大學允許學生多次選擇。”鄧力強調,“我們的教育理念,是只有當學生找到了自己喜愛的專業,才可能具有長期的自驅力,而壹個具有自驅力的人,才最有希望成為真正的創新者。”

2018年成立的西湖大學,由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壹公擔任校長,2022年開始招收本科生。首屆學生小范對《中國新聞周刊》說,當初選擇西湖大學,正是因為學校提供了較長的試錯時間。他從小就想成為科學家,高中時對物理和數學都很喜歡,進入大學後,他才進壹步明確了數學和物理看待問題的視角有何不同,發現自己更熱愛物理。


西湖大學的首屆本科生共60人,據小范估算,約有叁分之贰的學生在大壹就清楚要選擇哪個專業,剩下的同學則是經過了壹年半的“游蕩”後,才做出選擇。

目前,多數新型研究型大學規定學生從大贰起開始確定專業,也有部分學校將時間提前到大壹下學期。為了讓選擇足夠理性,這些大學設計了各種制度以確保學生對不同專業的認知不會浮於表面。

壹種辦法是科研實踐。深理工采取的模式是“4+1”,學生每周只上4天課,到了周伍,要求學生進入不同學科的實驗室輪轉。另壹種是設計多元化的通識課程體系。以深理工為例,從今年起,每個學院都將開設壹門通識性導論課,大壹學生可以“6選3”。

灣大副校長、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講席教授李曉明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灣大將計算機科學導論列為全校必修,且學習時間長達壹年,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包括邏輯思維、算法思維、網絡思維與系統思維,導論的課程模塊與肆種思維分別對應。”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壹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
    袁詠儀英國陪兒子讀大學,真人端莊大氣並不彪悍 這些食物千萬別隔夜 再心疼也別吃!
    89.5%成績不足以進入這大學工程專業 華女輟學創業成億萬富翁 卻強烈建議上大學
    兩極分化 加拿大這些城市房價上漲 玉米不能隨便吃?醫生提醒:這3類人最好不吃
    兩所大學官宣合並!又壹所"超級大學"即將登場 武漢大學"性騷擾"事件 曲終人未散
    50歲浙江大學教授被留置 身家高達31億元 收錢啦 10月可從政府獲得這些補助  (1條評論)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