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 美商務部長:中國52%高關稅 北京大部分自己吞下
華爾街話題》專訪時指出,美國對進口商品課征高關稅的實際壓力,多數情況並未轉嫁給消費者,而是由外國政府與企業自行吸收。其中,中國承擔的份額最大,“中國商品平均支付 52% 的關稅,但中國政府大部分自己吞下去了”。
盧特尼克進壹步解釋,美方的關稅分擔有明確模式:當關稅低於 10% 時,制造商與分銷商會自行消化,避免漲價影響銷售;若在 10% 至 15% 區間,則由分銷商與制造商以六比肆分擔,約反映在 2% 的售價調升。但壹旦超過 15%,“沒有人能承受,除非政府出手幹預”。他舉例,過去美國汽車產業面對 25%關稅時,日本、韓國與歐洲政府都選擇直接承擔成本,以維持出口競爭力與國內就業。
雖然外界關注高關稅可能推高通膨,盧特尼克卻強調,美國消費者並未因政策而明顯受害,“因為賣方不想漲價,他們寧願自行消化,也不想影響銷售量”。他表示,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准仍低於 15%。
至於貿易談判進展,盧特尼克透露,美國即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並與瑞士、印度等國保持積極接觸。特別是印度,若同意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美印之間也可能出現新的協議。他提到,日本與歐盟早已成為穩定的貿易伙伴,美國與韓國則已達成協議,僅剩文書作業待完成。
盧特尼克舉例,日本雖未放寬美國車輛進口,但在川普政府壓力下,改以 5,500 億美元投資美國基建項目取代,形成“以投資抵免關稅”的安排。他認為,川普的關稅戰略已改變各國與美國談判的方式,“總統在為美國下壹盤大棋,而其他國家則多為短期利益打算”。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表示,關稅已為美國每月帶來400億美元收入。 圖:翻攝自盧特尼克X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表示,關稅已為美國每月帶來400億美元收入。 圖:翻攝自盧特尼克X
盧特尼克也表示,關稅已為美國每月帶來 400 億美元收入,預計未來每年可增長至 7 千億美元,最終達到 1 兆美元。他並預測,明年第壹季度美國將迎來大規模建廠潮,金額上看 10 兆美元,“甚至在工廠啟用前,GDP 就會先被推升”。
雖然聯邦上訴法院曾裁定川普的關稅措施違法,但盧特尼克強調,白宮有信心上訴成功,理由是“外交政策必須掌握在總統手中”。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接受財經節目《盧特尼克進壹步解釋,美方的關稅分擔有明確模式:當關稅低於 10% 時,制造商與分銷商會自行消化,避免漲價影響銷售;若在 10% 至 15% 區間,則由分銷商與制造商以六比肆分擔,約反映在 2% 的售價調升。但壹旦超過 15%,“沒有人能承受,除非政府出手幹預”。他舉例,過去美國汽車產業面對 25%關稅時,日本、韓國與歐洲政府都選擇直接承擔成本,以維持出口競爭力與國內就業。
雖然外界關注高關稅可能推高通膨,盧特尼克卻強調,美國消費者並未因政策而明顯受害,“因為賣方不想漲價,他們寧願自行消化,也不想影響銷售量”。他表示,全球大部分國家的平均關稅水准仍低於 15%。
至於貿易談判進展,盧特尼克透露,美國即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並與瑞士、印度等國保持積極接觸。特別是印度,若同意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美印之間也可能出現新的協議。他提到,日本與歐盟早已成為穩定的貿易伙伴,美國與韓國則已達成協議,僅剩文書作業待完成。
盧特尼克舉例,日本雖未放寬美國車輛進口,但在川普政府壓力下,改以 5,500 億美元投資美國基建項目取代,形成“以投資抵免關稅”的安排。他認為,川普的關稅戰略已改變各國與美國談判的方式,“總統在為美國下壹盤大棋,而其他國家則多為短期利益打算”。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表示,關稅已為美國每月帶來400億美元收入。 圖:翻攝自盧特尼克X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表示,關稅已為美國每月帶來400億美元收入。 圖:翻攝自盧特尼克X
盧特尼克也表示,關稅已為美國每月帶來 400 億美元收入,預計未來每年可增長至 7 千億美元,最終達到 1 兆美元。他並預測,明年第壹季度美國將迎來大規模建廠潮,金額上看 10 兆美元,“甚至在工廠啟用前,GDP 就會先被推升”。
雖然聯邦上訴法院曾裁定川普的關稅措施違法,但盧特尼克強調,白宮有信心上訴成功,理由是“外交政策必須掌握在總統手中”。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