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我的父親母親,沒有愛情的婚姻是煉獄

晚飯後跟遠在湖南的母親打電話,跟往常壹樣也就是聊些家常,不知怎麼聊著聊著又聊到了已經去世伍年的父親,原本語氣平靜的母親突然悲從中來,“我這輩子就是毀在跟你爸爸的婚姻上,我沒有過過壹天好日子。”
我連忙說“都過去了,都過去了”,試圖安撫情緒激動的母親。
但是說完我就後悔,我不是母親,我又怎麼能夠理解母親在與父親長達50年的婚姻中所遭受的痛苦呢?
我輕飄飄壹句“都過去了”,在母親那裡恐怕到死都過不去。
但我同情母親,心疼母親的心是真切的,我是父母伍拾年婚姻的見證者,他們相互折磨相互憎恨勢同水火,母親在這場婚姻裡遍體鱗傷,即使父親已經去世伍年,談及父親,母親仍然難以控制情緒。
我很不想寫父親,因為我對父親的感情極其復雜,父女關系也壹度鬧得很僵,父親在家庭裡暴君壹樣的存在令我的童年和青少年充滿陰影,我與父親從未和解,到最後我只是跟自己和解了。
但是不寫父親,“家事系列”肯定是不完整的,我繞不過去,所以必須鼓足勇氣面對,那麼今天,我就認真寫寫我的父親,還有我可憐的母親。
————————————
我的父親是地道的農民的兒子,生長在湘北山區,我奶奶生養了12個子女,最後活下來的只有父親和大伯。
與憨厚老實的大伯不同,父親從小就是個翻天覆地的主,叁天不打上房揭瓦,腦子特別靈,膽子也大,所以在六拾年代大多數同村年輕人被動接過父輩鋤頭的情況下,父親毅然選擇了參軍。
因為他想去大山外的世界看看,在當時唯壹的途徑就是參軍。
但是爺爺奶奶為了避免父親出去了不回來,就在父親當兵兩年後做主給他相了門親事,老人認為只要父親成了家,他就跑不遠,早晚得回來。
父親回家探親才知道了這門親事,盡管拾分不情願,但是拗不過家長還是接受了相親,與他相親的姑娘就是我的母親,當時正在縣城上高中。
別驚訝,那個年代在農村普遍早婚,拾柒八歲結婚再正常不過。
我母親當時正是豆蔻年華,也是非常不情願接受了父母的安排。
兩個人見了壹次面,親事就定了下來。
然後父親就回部隊繼續服役了。
這壹去就是叁年。
這期間母親的學業因為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中斷,據說她臨時當過壹段時間的鄉村教師,覺得不喜歡於是回到學校繼續學業。
但父親這時候退伍回來了,母親想讀完高中完成學業再結婚,父親這邊不答應。
在六拾年代的山區農村,很少有農家子弟尤其是女孩子能讀到高中,大多是讀完小學最多讀到初中就輟學嫁人。
母親能夠讀到高中是非常稀罕的。
可即便如此,母親還是未能完成學業,不僅是因為要結婚,也因為高考剛好在那壹年終止了,母親的大學夢破碎。
父親這邊(主要是爺爺奶奶)強烈要求先完婚,擔心等婚事拖久了恐有變數。
外公眼見考大學無門也就同意了,女大不中留,反正是要嫁人的不如早點嫁了。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更多...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