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真的下沉了?山姆的"大路货"为何越来越多了




山姆会员商店的水果区。图源视觉中国

进口商品锐减,山姆正在国产化?

扩张之后,山姆的海外供应链也经历了调整。

交了24年会员费的深圳居民亭亭曾经是山姆的铁粉。她每个月都去山姆买两大推车的东西,「基本都要2000块钱以上。」在她的印象中,山姆的肉类、零食、家居用品都是进口品牌为主,这也是推动她年年续费的关键原因之一。而最近这几年,「进口商品明显少了。」

山姆货架上的独特性在渐渐消失。根据会员海鸥的观察,「原来山姆里70%都是进口品牌的饼干,现在你扒一下,进口量占比都不足20%了。」

公开信息显示,山姆自有品牌MM的占比从2023年的68%下降到2025年的43%。在见证了今年夏天的争议以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注意到,山姆的供应链已经渐渐地本土化。

最容易被发现的是牛肉。据公开信息,山姆的肉类原本高度依赖美国进口,但在2024年,山姆国产牛肉采购量同比增加了40%。



山姆会员商店的进口牛肉。图源视觉中国

以「进口」为标签之一吸引信众的山姆,为什么逐渐本土化供应链?

效率是首要的考虑。一位接近山姆的人士说,大部分国产商品上架,里里外外可比进口商品少走3到4个审批环节——本土化供应链的线路更短,正好应对近年竞争激烈的中国零售行业,「以前,山姆这样的商超引进一个进口商品,可能前后要两年的时间。但最近几年的要求是,你半年甚至三个月就要完成上架。」


业内的另一种普遍解释是,这是受了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也是对未来贸易政策变化的预案。今年3月,美国向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后,中国也对美国进口的农产品、肉类、乳制品等加征同等比例的关税。

「山姆最早可能有70%左右的进口产品,在贸易战后,继续维持进口,成本和到货率都会受影响。」宋九亮说。

在宋九亮看来,这次信任危机中,「好丽友、盼盼等国产品牌在山姆上架,虽不讨喜,但也不算太离谱」。重要的是,这次危机释放了一个信号,是国际政策的投射,是山姆扩张的反馈。真正值得担心的是,高速扩张,山姆真的准备好了吗?

去年,宋九亮去广东的一家山姆游学调研,发现门店总经理只有29岁,「我挺惊讶的,这在零售企业里是一个比较高的职位,要管理店里200多号人。」通常,这个岗位上的管理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上。

界面财经号小食代曾发文介绍,山姆一家门店通常配备30至40名管理人员,包括一位店总经理及多位副总、不同品类及后台职能的主管等等。若包含普通店员,单店人员规模更为庞大。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宝马成大路货?看看重庆黑老大开什么车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