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 长城高度还不足十米 并非为挡住敌人 关键在这点

长城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不仅是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更是古代军事防御的象征。然而,许多游客亲眼见到长城时,往往心生疑问:这座平均高度不足十米的城墙,真的能发挥有效的防御作用吗?专家指出,长城的战略价值并不单纯在于高度,而在于它对敌人战术的限制与对资源的切断。


北方胡人威胁 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在秦朝以前,北方游牧民族胡人以骁勇的骑兵著称。他们长年以牛羊为食,善于在草原上机动作战。随著草原资源逐渐匮乏,胡人不断南下掠夺粮食与财物,甚至掳掠妇女。

尽管秦国兵力庞大,仍难以彻底消除胡人威胁,因为胡人擅长“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这使得边境百姓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

秦始皇筑长城 以守为攻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花费九年建成万里长城。当时长城高度并不如现今所见般雄伟,这也引发一个疑问:若城墙太低,如何能阻挡骑兵冲锋?

专家解释,长城真正的战略目的不是挡住所有敌人,而是“瓦解胡人骑兵的优势”。马匹难以翻越城墙,迫使胡人不得不下马作战,这样一来,秦军便能凭借人数与阵型优势将敌人压制。

切断资源 让胡人陷入困境

长城的另一个作用,是彻底改变胡人的生存环境。长城以北气候严酷、土地贫瘠,不利于农耕;而南方则粮食充足。以往胡人往往在冬季前南下劫掠,补充粮草度过寒冬。

长城建成后,这条路径被彻底切断。缺乏粮食支援的胡人,在严寒中难以维持战力,逐渐衰落。长城不仅削弱了他们的军事实力,更从根本上动摇了其族群的生存基础。




万里长城真正的战略目的不是挡住所有敌人,而是“瓦解胡人骑兵的优势”。(图/翻摄自维基百科)

长城的军事智慧与历史意义

虽然长城并非坚不可摧,但它透过战术限制与资源控制,让秦国取得长期优势。随著胡人势力削弱,秦国得以在相对安定的边境环境中壮大。

今日站在长城之上,俯瞰群山,不仅能感受到历史沧桑,更能体会古人精妙的军事智慧与坚定的守护意志。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延伸阅读 更多...
    长城不足十米高,能抵御什么?专家:让胡人陷入绝境 长城的双重作用:既防御外敌入侵又严控民众外逃
    多名游客在慕田峪长城被蜜蜂蜇伤:有人晕倒 ... 贾跃亭与长城汽车合作迷雾:FF91只卖出16辆
    澳总理再攀长城:心中是否筑起另一道长城? 哈德良长城现神秘巨鞋 古罗马士兵身世引热议
    长城汽车魏建军警告:中国汽车产业"恒大"已经出现 进入花期,野长城挡不住"野蛮人"
    血肉长城堵军车"鱼水之情"荡然无存 打造黄俄!长城以北,差点成第二个乌克兰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