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其实从未有你我想象中那般繁华

各位好,今天一天在路上,向大家请假,发一篇精品历史旧文吧,愿对您有所启发。
控制的悖论。
下面这张图,是唐朝的长安城。

用心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城市很不一样——城市的住宅区(坊)与交易区(市)严格分开,并在物理上用高墙、在制度上用法律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这种奇特的城市组织形式,中国历史上非常着名的“坊市制度”。
是的,虽然现如今的大多数文艺影视作品当中,我们都喜欢想象盛唐时代长安的繁华,但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盛唐长安城可能更适合它的形容词,应该是整齐、肃穆和冷清:
整座城市有25条官道,东西14道,南北11道,全城被这些街道一共分为108个坊。白居易所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街道除了通行的功能,是不允许沿街设店摆摊的,想买东西或者做生意,必须去城市东西的两个“市”(实际上商品之所以在中文中叫做东西,就是因为必须在东西市上买),而且必须定点去才可以。《唐六典》当中说:“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东西两个集市每天只开一个下午,过了中午才开市,太阳一落山就赶人。其他时间、其他地方,你想买东西也买不到。
实际上,不仅商业交易被严格限制,就连居民日常在城市里通行也会受到管控,长安城所属的各城门、坊门、及各坊的角落之中均设置了所谓“武侯铺”,派遣着卫兵监视看守以管理长安城中的治安,这项职责的负责人被称为左右街使。主要职责就是盘查沿街的行人,并在太阳落山之后执行宵禁。

想象一下,盛唐时代,每天日将西垂之时,街使们就会沿街催促甚至驱赶行人们赶紧回家,初唐时期是口头警告,到了贞观时代,随着人口增加,管理上开始出现困难,有一个叫马周的官员提议在街上置“冬冬鼓”,每临傍晚,城中各街道就会传来鼓声,三遍鼓响之后,各坊的坊正就会关闭坊门并落锁,此时长安的108个坊就成了108座独立的小城池,仿若108座监牢,再也不可进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