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分班9次:县中学生如何失去朋友?

又一次分班后,学生们变得麻木。他们逐渐不再投入感情,毕竟一切都是流动的,一个学期下来,可能连自己班的同学都认不全。


之前每到教师节,苏明和同事还会收到学生送的贺卡,现在已经很少了。学生们不奢求老师能陪自己多久——或出于更现实的考量,或出于一种保护心态,他们自动变成人机模式。

苏明明显感觉到,学生们开始用一种更娱乐的方式消解分班带来的焦虑和恐惧,比如猜测下学期的班级构成。而她所能做的,是在每次排座位时尽量照顾到所有学生,因为他们总是很排斥和陌生的同学坐到一起。

只有少部分重点班的学生会在意分班。驱动他们的,很少是对成绩本身的渴望,更多是出于不愿离开已经熟悉的环境和同伴——他们好不容易才适应了这个班。苏明观察到,随着成绩格局逐渐固化,分班到后期其实已难带来显着改变,“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可学校似乎找不到更有效的管理方式,只能任由这套机制继续运转。

苏明也想过,如果让自己找一个更好的方案去提升学生成绩,除了分班,她似乎也想不到更多。她还记得分班前,自己带的那个班——好坏参半,苏明觉得,那种情况对学习自觉的学生来说其实挺痛苦的。一次,她从某个班级门口路过,里面正放着英语听力,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讲话,完全听不到音频声,个别几个想学习的孩子,只能把耳朵堵起来背单词。

“换作是我,也顶多是在分班前把人文关怀做足一点儿,尽量不对学生造成断崖式伤害。”



过线率

在县里,这种频繁分班的高中不在少数。

“除了最好的两所中学,其他都这样。”苏明告诉我,她所在的学校分班频率算低的,“我的一个朋友说,他们一个学期分了四次班。”通过分班来激化学生竞争意识的策略,是他们这种生源较差的高中为了“过线率”的保命手段。

这种分班颇具实验气质。分班的依据、频率随时调整,没有确定的流程,唯一恒定的标准是考试成绩。针对较差的生源,这种策略更像是一种纯折磨。至少在苏明看来,这对大部分学生是没有激励作用的。

校领导之所以要求过线率,是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排名和声誉——过线的学生越多,之后的生源就会越好。但苏明觉得,这种期望本身就近乎悖论,“你一直拿到的就是最差的生源,怎么可能在高考的时候突然超过那些从一开始就领先的学校呢?”


分管校长也说过,现在的制度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为按照这些学生的入学成绩,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大学。但是没办法,别的学校都在卷。

“卷”的压力,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缝隙。例如,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早自习开始前和结束后的十分钟内上厕所。之所以有这个规定,是因为曾有班主任一整节早自习找不到人,最后发现男生在厕所里睡着了。

厕所隔间没有门,同样是这种管控逻辑的延伸。苏明一度觉得不适,但后来也想通了:有门反而更麻烦,之前有学生躲在里面抽烟——学生们大多没钱,常常三五人分吸一根烟。如果厕所有了门,倒是保护了学生们的隐私,但是会加大管理难度。

比起学生,老师们更容易进入竞争状态。

入校时,学校领导按照中考成绩对学生进行了S形分组,比如a组有第一名和第三名,那b组就有第二名和第四名。所有老师和校领导也自动被划分为两个阵营,每次考试都是一场比赛。

苏明所在的b组隐约觉得这个S形分组并不那么公平,因为没有一次考试他们赢过。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台湾6.4强震...福建震感强烈 传数百中学生紧急撤离 传北京中学生登珠峰可获保送清北 清华称无此计划
    中学生举报同学带手机被打伤,法院判学校承担责任 全球首位!北京17岁中学生从北坡登顶珠峰....
    《陷入我们的热恋》首播,刘浩存王安宇的都市甜宠剧,适合中学生 河南中学生跳楼亡 校方冷漠 学生群起抗议
    一个月不拉屎的中学生,是谁逼出来的? 便秘的中学生,和被忽视的如厕自由
    68岁摩的司机强奸中学生被判3年半,曾送女孩手机 素里一中学生在与警方冲突中丧生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