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55万元买到"凶宅",两年后起诉退款,法院判了

9月7日,从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法院获悉,该市法院两篇案例近日获评全省法院优秀案例奖项,其中一例为鄂城区法院审理的涉及“凶宅”的房屋买卖纠纷案件。


2021年10月,市民陈先生购买了王女士位于城区的一处房屋,总价55万元。合同中特别约定:“买方已知悉房屋产权及居住情况,卖方及营销中心无隐瞒。”陈先生贷款购房并完成过户。

2023年8月,陈先生意外得知该房屋曾发生王女士母亲自缢身亡的事件。

陈先生认为卖方故意隐瞒“凶宅”事实,构成欺诈,遂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购房合同及贷款合同,并要求王女士返还55万元房款及中介费、税款,代偿剩余银行贷款。

对此,王女士辩称,房屋质量无瑕疵,且表明合同已写明无隐瞒情况。

法院审理认为,案涉房屋因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该情形符合一般社会公众对“凶宅”的认知标准,可能对潜在购房者形成心理影响,进而影响交易意愿,出卖人对“凶宅”信息负有告知义务。

本案中,王女士在签约时并未向买受人陈先生如实告知其母于该房屋内自缢身亡的事实,反而在合同中承诺“无隐瞒”,存在故意隐瞒的行为,构成欺诈,陈先生有权撤销合同,卖方应返还房款、赔偿损失,并消除因合同产生的贷款债务。


法院据此裁判撤销房屋买卖合同、不动产转移合同和借款合同,判令王女士返还陈先生购房款、中介费和税款,并代为偿还贷款银行本息。

承办法官指出,“凶宅”信息不属于肉眼可见的房屋瑕疵,买方难以自行查证。卖方作为信息优势方和亲历者,对此类重要信息负有主动告知义务。《中华人(专题)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诚信”。房屋发生过非正常死亡事件,是影响交易意愿的关键因素,该信息足以影响买受人意思表示,卖方作为亲历者,刻意隐瞒实质违背诚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本案中,被告王女士在签约时隐瞒“凶宅”事实,已构成欺诈,依法应撤销相关合同。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延伸阅读
    大温边上发生枪案 一男子生命垂危 长得猥琐?"男子地铁被诬陷偷拍案"二审未宣判
    男子沉迷喜马拉雅直播间"夺宝"130万充值血本无归 男子忘记关火 27天后回家才发现…
    分手二十年后汪雨再婚富贵女,她却陷入困境 【诸志祥】因为钱,养父被亲父告上法院,《黑猫警长》没再拍下去
    悲剧!第三名跌落瀑布男子遗体找到 50万遗产留慈善机构 男子告上法庭
    美国男子坐冤狱27年 真凶竟是关键证人 他,将成为第一位千禧年后获封的圣人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