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长会与"大学高中化"的焦虑

摘要


就几所大学召开的“家长会”本身而言,没有强制的意味,更多体现在家校沟通层面上。



大学生居然也要开家长会?

近日,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因为在全校或学院层面举行“家长会”“校长与家长见面会”,引发了热议。

反对者认为,大学生几乎都已经是成年人,再开家长会是培养“巨婴”;支持者则认为,大学的家长会是强化家校沟通的好方式。

为什么引发争议?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的社会定位以及自我认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体而言,大学生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精英”,转向受过高等教育的普通劳动者。大学生升学路径、职业发展愿景更为复杂。

大学生选择学术方向、就业城市,以及出国留学、考研、考公、考编等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需要得到家庭的理解、支持、帮助。比如,大学生选择的学术专业方向,可能是为了匹配未来的就业城市,这又与原生家庭的交通远近、经济支持高度相关。

当下的高等教育趋势

当下的高等教育,更多倾向于就业导向、职业发展导向,以及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契合。这样的高教新局面,也必然体现为家长的表达拥有更多的权重。大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等你们升入大学,就自由了”。

但是,高等教育的悄然变化也带来了所谓的“大学高中化”、应试化等问题。一些大学的教育刻意追求短期的考研、考公业绩,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大学生的纪律管理、刷题应试。

“大学生家长群”的争议

而且,大学建家长群的趋势方兴未艾,在家长群里,有学校公布学生的排名,有家长追问“我们家子涵”的成绩,甚至个别家长要求辅导员叫孩子起床,“我儿子三天没发朋友圈,麻烦辅导员去他宿舍看看”之类的要求不少。

这样的“大学生家长群”造成了很大的争议,被认为破坏了大学学习的自主性,也成为家长干涉孩子生活学习的便捷手段,不利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社会化进程。

这样的“大学生家长群”,也影响到了“家长会”的公众印象,很多网友想当然地认为,大学“家长会”就是高中意义上的“家长会”。事实上,两者并没有直接关系,正像一名参会的家长所说:

“大学家长会给我的一个信号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大学以后,不是就不管不问了,而是要和学校一起‘家校共建’。”


家校共建 vs 大学高中化

大学的“家校共建”与“大学高中化”应该有区别,还需要各方的共同摸索、努力。

如果大学办成高中,大学教育简化成考研考公的培训班,那就是大学的异化:

要强化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而不是延续高中式的“加压”“找家长”;

要向大学生家庭释明学术发展路径、就业政策,而不是单相度地干涉;

要激励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多元化发展,而不是机械鼓励走向考研考公的逼仄赛道。

就几所大学召开的“家长会”本身而言,没有强制的意味,更多体现在家校沟通层面上。

但是人们担心的“家长会”“家长群”背后隐藏着“大学高中化”的问题——高等教育不能被矮化,大学生不能被未成年人化。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延伸阅读
    湖南20岁女大学生35天穷游7国 仅花万元 21岁香港大学生自称内地执法人员 骗8人240万港币
    自掏2万元进大厂实习,这届大学生太难了 沈阳师大学生集体中毒 当局为军演压制消息
    大学生晒宿舍照 "8人大寝室"曝光 网友全傻眼 "准00后"大学生,挤进育儿嫂赛道
    大学生"倒贴一万块"到北京实习(图 带娃——现在正成为大学生暑期的热门工作
    女大学生上女厕所 需要"露胸验身"? 男子景区内刺死女大学生,死者亲属:对方搭讪行凶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