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 国内出现这6大反常现象

消费者思维变了:以前是“三年一换车”,现在是“三年一保养”。新车是消费品,二手车是工具;换新车要花钱,修旧车能省钱。当收入增长放缓,大家更愿意“延长物品寿命”,而不是“追求新鲜感”。


反常现象五:不再烧钱学钢琴画画,全在学编程考证!

素质教育支出下滑18.6%;职业技能类培训(编程、财务、外语等)飙升23.4%。家长思路变了:“不是学个爱好,而是要让孩子未来有饭吃。”

过去,家长愿意为孩子的“兴趣”买单,现在,更愿意为“生存技能”投资。钢琴、画画是“加分项”,编程、财务是“饭碗”。当就业压力增大,教育支出自然要更“实用”。

反常现象六:钱都存银行去了,借贷反倒没人敢用了!

居民存款新增4.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消费信贷增速仅5.6%,创七年新低。这不是节俭,而是怕花——怕失业,怕生病,怕没保障。高净值客户都转投低风险理财,说明什么?连富人都开始保守了。

过去,大家敢借钱消费,是因为对未来有信心——觉得收入会涨,工作会稳。现在,信心没了,借钱变成“负担”,存钱变成“安全感”。



为什么这些反常在同时发生?三大核心原因拆给你听

1、就业不稳:青年失业率高达18.3%,很多人毕业即失业。工作没了,收入断了,消费自然要缩水。

2、房产缩水:2024年房地产销售额大跌16%,房子卖不动,财富“蒸发”。对很多家庭来说,房子是最大的资产,资产缩水,消费能力跟着下降。

3、收入停涨:实际可支配收入只涨3.2%,赶不上物价、房贷和压力。工资不涨,支出却越来越多,能不“抠”吗?


这些反常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实的支出行为、真金白银的选择、全民防守状态的写照。中国消费力,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寒潮”。

未来怎么办?

我们能做的:控制情绪消费,别被“满减”“折扣”诱惑;练好储蓄+增值基本功,钱存一部分,低风险理财投一部分;在技能上“补短板”,学点实用的,别盲跟风;情绪上别焦虑,政策不会让所有人饿着,但自己得先动起来。

你在哪个支出项目上,最先做了“消费降级”的决定?是减少旅游、不买新衣服,还是戒掉外卖、自己做饭?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们用经验对经验,用智慧换信心。

消费寒潮不是终点,而是调整的起点。看清趋势,才能不被趋势抛弃。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49.93元的水费重复出现7个月,这也太侮辱智商了… 若频繁出现这5种表现 当心肝癌侵袭
    美国国会召开UAP「不明空中现象」目击听证会 跑赢45年通胀!黄金"真历史新高"出现了……
    吃饭时出现4个异样 当心是胰腺癌信号 川普出现后,全场响起"嘘声一片"
    美媒:美国防部或出现重大政策变化 战略转向 王健林的预言又准了 2026年房价已出现4个迹象
    手上出现5个变化 小心是癌症信号 标志性事件出现!俄经济正在崩溃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