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最爱用的浏览器,就要在中国终止运营了
最早接触电脑的那一批中国网民,都知道火狐浏览器曾经是神话般的存在。
即便在被AI和智能手机统治的2025年,它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比已经跌到不足2.5%,这个世界上仍有1.5亿人,每天都会双击桌面里的橙色狐狸logo,为它赛博续命。
日复一日的敲击在7月27日迸出了火花。那天早上,面无表情的打工人习惯性地打开火狐浏览器,弹出的除了令人烦不胜烦的广告,还有屏幕中央的那行提示:
简单来说,火狐浏览器国内版终止运营之后,原有的账号数据也将在9月29日彻底删除。
过了这一天,你可以照常使用“国内版”,但你辛苦积攒的收藏夹、插件、网站密码,都会成为孤本;想要延续使用体验,那得自己想办法搬到国际版服务器里。
听闻知名度甚广的生产力工具要倒闭,网上随即炸开了锅。但和想象中不同的是,互联网里的唏嘘声只有零星几点,且都是老用户发出的担忧:看不懂转移手册,自己的数据移不过去,“挺急的,在线等”。

火狐浏览器国内版即将在今年9月29日终止运营。(图/火狐官网截图)
评论区里,更密集的声音是祝贺这个体验糟糕的“中国特供版”浏览器寿终正寝,喜庆氛围溢出屏幕。还有自称火狐死忠粉的老用户暗中庆幸:“早就换到使用体验更干净清爽的国际版了。”
但即便是国际版火狐,现实境遇也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是徘徊在崩溃边缘,就是陷入被淘汰的传言。老网民很难想象,当年勇猛抗衡IE浏览器垄断的最强对手,如今也落入了相似的困境——不是沾上一身毛病,就是被不少主流网站和机构门户拒之门外。
也就是说,在全世界四面楚歌的火狐,距离彻底哑火也只有一步之遥。
毕竟当下的互联网,前有谷歌Chrome浏览器的绝对垄断,后有伴随信息时代红利火起来的AI和各路社交软件。这群劲敌里,随便一个都能轻而易举地捏碎火狐。

今年6月,火狐浏览器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不到2.5%,在中国内地更是只有0.88%。(图/statcounter)
让IE浏览器崩溃的“屠龙少年”
国际版火狐、中国特供版火狐,是火狐浏览器的母机构Mozilla曾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浏览器序列。两个版本的浏览器拥有一模一样的logo,但二者的运营主体却井水不犯河水,中国区账户“火狐通行证”与国际账号“Firefox”也不互通,数据隔离保存。
显眼的“中国特供版”,是2007年Mozilla基金会落地中国后的结晶。彼时距离火狐正式在互联网世界里亮相已经过去了5年,IE浏览器以90%市场占比绝对垄断的浏览器市场,也被火狐“虎口夺食”抢下了25%。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