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堂侄孫"拖家帶口"被請赴中國 參與紀念活動

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的堂侄孫、加拿大—中國友好協會多倫多分會主席沃倫·白求恩(Warren Bethune)近日攜家人赴華參與紀念活動,並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白求恩精神至今仍是加中兩國友誼的重要橋梁,並期待兩國進壹步深化民間合作。
綜合媒體報道,沃倫·白求恩表示,許多中國人提及加拿大時首先想到白求恩(Henry 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4日—1939年11月12日),“這也提醒加拿大人要繼續努力發展與中國的友誼”。他強調:“白求恩是加拿大和中國之間的真正橋梁。”

1938年1月,白求恩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派遣,率加美援華醫療隊來華支援抗戰,同年6月抵達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擔任軍區衛生顧問。沃倫指出,白求恩之所以選擇來華,是因為他視法西斯主義為當時全球最大威脅,而遭日本侵略的中國“有失去壹切珍貴東西的可能性”。“他和中國人民站在壹起,和抵抗侵略的人站在壹起”,沃倫說。
沃倫表示,白求恩創造性地提出“把手術台設在離火線最近的地方”,這種做法大大鼓舞前線士氣。“當白求恩來到前線,士兵們都放松下來,他們知道自己能得到及時的救治,也因此有了更大的勇氣去戰斗。”

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的堂侄孫帶家人來華。

加拿大醫生白求恩的堂侄孫(白衣)帶家人來華。
他特別提到,中國從未忘記白求恩及其他支援中國抗戰的人士。作為白求恩家族代表,沃倫近日與妻子及兩名學齡前孩子壹同到訪北京,參與抗戰紀念活動。他認為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那些為了讓每個人都能擁有更美好未來而作出貢獻的人”。
白求恩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課堂上也會講授,甚至許多未受過教育的長者也熟知他的事跡。沃倫說,“白求恩”代表著無私奉獻的精神:“他來到中國時,中國正遭受日本侵略,他幫助組建醫療隊,在抗戰前線建立必要的醫療機構。有的人追求金錢或權力,白求恩有不同的追求。”
他特別強調白求恩的實踐精神:“無論你自認為目標多麼崇高,唯有付諸行動才能真正實現價值。調動你的資源去行動,遠比空談熱愛和平、發展與正義更有意義。”沃倫認為,這對當下年輕人尤其具有啟發意義:“年輕人擁有激情,但如果不是完全相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就不會有堅韌的力量。”
今年也適逢中加建交55周年,沃倫期待兩國能加強溝通,化解分歧、深化合作。作為加中友好協會多倫多分會主席,他表示將在人工智能、環境保護、文化藝術等領域推動兩國民間交流:“我們正在努力做更多的事情,攜手合作、互幫互助,共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沃倫最後引用毛澤東《紀念白求恩》壹文指出,該文不僅是表達哀悼,“更是告訴中國人民,『像白求恩那樣,我們才能勝利』”。他鼓勵今天的年輕人像白求恩壹樣,“帶著無私奉獻的激情投身其中”,為他人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出默默貢獻。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分享: |
注: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