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食堂的"羊毛",薅不了几天啦
我家附近的街道上,有好几家小饭馆,偶尔可以去吃碗面条和水饺馄饨什么的。后来街区改造升级,店面统统拆除,工期还不短。恰好马路对面新开了一家社区食堂,觉得可以应付一下,于是一天晚上过去见识见识。
单论菜的色香味,不比学生食堂差,一荤两素20多块钱,简单对付一下没啥问题。来吃饭的有十多位,退休老年人大概三分之一不到。后来不咸不淡,又去了几次。家里人跃跃欲试,也打算什么时候去开开眼界。
但最后一次,在吃完饭喝汤的时候,居然喝出一片卫生纸。这把我恶心坏了。转念想想办食堂的人也不容易,于是没声张就走了。但从此告别社区食堂,宁愿多走好几百米,去吃一家兰州拉面。
我跟社区食堂,缘分告尽。
社区食堂是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此一方面,如《半月谈》今年在“社区食堂,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标题之下,用居民之口,对社区食堂多有赞誉,“期待社区食堂能够长久运营下去”。
但另一方面,社区食堂亏损严重,倒闭潮来临的消息屡屡不绝。
同样是《半月谈》,其记者去年报道称,在中部某省一街道走访看到,当地建成的9家食堂,有6家因亏损停业。进一步了解得知,该省老年食堂亏损面达到61.77%。江苏苏州共建成助餐点2059个,但实际运营只有913家,其中有一半助餐点处于亏损运营状态。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对40家老年餐桌机构开展典型调研,结果显示,有55%的食堂经营机构表示,餐费价格很难与成本同步,亏损缺口有加大趋势。
社区食堂还有前景吗?未来,还能继续薅社区食堂的“羊毛”吗?
01
社区食堂的出现,源自民政部2019年9月份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文件提到一句“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
2023年,民政部等11部委联合出台《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内容相当详细,其中重点包括:
——“到2026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巩固,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明显提升。”
——“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纳入城市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促进服务便利可及。支持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中增设老年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
——“可按规定履行相关国有资产管理程序后,通过调剂、出租、转让等方式将机关和事业单位闲置房产用于开展老年助餐服务。”
——“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按规定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规定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
——“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失能等级等情况,对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给予差异化补贴,”
涉及到设施建造、政策补贴、土地房屋、税费减免、商务活动等等,各个部门都分配了具体任务。
政策支持力度这么大,所以从2019年开始出现,到2023年,社区养老食堂就在很多地方轰轰烈烈地铺开了。上述《半月谈》的报道,可以视为阶段性总结。
02
那么,社区食堂到底遇上了哪些问题?
最近,《解放日报》所属的“市民直通车”微信公号刊登了华东政法大学暑期实践小组调查25家社区食堂的报告,内称:“尽管区域分布广泛、运营主体多元,但其普遍面临租金、人工与食材三大刚性成本的持续压力。”
具体来讲,就是在租金成本方面,除了少数社区食堂能够享受政府提供场地和租金减免的政策支持,多数社区食堂不得不承担市场化租金。
[加西网正招聘多名全职sales 待遇优]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