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 吴京全网被讽,成龙咸鱼翻生,大哥不如小妖精

-行业再度洗牌-
春节档一飞冲天的《哪吒之魔童闹海》拿下154.46亿票房后,内地电影市场持续走低:
2025年3月,总票房为17.52亿元,同比2024年3月减少30.53%;观影人次4571.25万,同比2024年3月减少31.74%;
2025年4月,总票房为10.83亿元,同比2024年4月减少46.20%;观影人次2784.43万,同比2024年4月减少49.90%;
5月总票房17.38亿,同比2024年下降41.1%。其中,五一档票房7.47亿,贡献本月大盘的43%。观影人次4366万,同比下降40.2%;放映场次1187万,同比下降4.44%。
五一档票房同比下滑逾五成,非档期新片体量有限,对大盘提振乏力。
其中不乏《水饺皇后》这类曾被市场看好的项目,但上映后无论口碑还是票房都未达预期。此后长达三、四个月,市场始终缺少同量级、同水准的用心之作;而观众的口味早已被《哪吒2》这种严格遵循剧本节奏、工业化完成度极高的作品“吊高”。
与此同时,投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华谊、万达、华纳等昔日主流电影公司已不再是主投领军者,取而代之的是出品方逐渐向制作方转型,同时猫眼、淘票票、爱奇艺等平台型公司也更多以营销、播放、发行等环节身份进入投资环节。
但风险也是巨大的,万达电影董事长陈祉希直言,如今即便投入过亿资金,也未必能拍出一部合格电影。
在更高工业水准的要求下,影片制作周期明显拉长——《哪吒2》耗时5年,《流浪地球》系列平均4年左右。可见,当下电影产业的问题,并非单一环节,而是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体供需失衡。
而《酱园弄》《你行!你上!》等大导演加明星阵容加大制作的班底,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失利,也形成落差。种种问题,都在倒逼制行业“重置”。
尽管前期疲弱,但今年暑期档电影的口碑,大部分都不低——《长安的荔枝》7.6分,《戏台》8.0分,《罗小黑战记2》8.7分;票房前两名《南京照相馆》8.7分,《浪浪山小妖怪》8.5分;收尾的《捕风追影》8.2分。
高分影片集中涌现,不仅推高暑期档票房,也带动了上半年A股影视院线板块回暖。
截至8月28日,A股主要影视院线公司半年报陆续披露——万达电影营收66.89亿元、净利润5.36亿元,同比大增372.55%;横店影视营收13.73亿元、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128.61%。作为《哪吒2》主出品方的光线传媒最“劲”:营收32.42亿元、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371.55%。
影视行业似乎正经历新一轮洗牌:投资换血、周期拉长、观众口味升级,高投入的工业化制作成了片方的生存门槛。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 延伸阅读 | 更多... |
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