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阅兵:花了三百万两的体面,到底骗了谁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在承德围观乾隆大阅兵,发现清军火炮瞄准还在用“看星斗”的土办法,而欧洲早已用上精密象限仪。这差距看似不大,却在101年后的黄海海战中让北洋水师吃了大亏——日军火炮命中率愣是高出九倍。


一、被仪式感捆住手脚

乾隆年间的阅兵,说白了是一场阵容光鲜的军事cosplay。八旗骑兵的箭头必须齐齐保持45度角,这规矩是从萨满祭天仪式里搬来的——形式感压倒了实战需求。

更离谱的是,为阅兵特制的“金龙炮”炮身镶满珠宝,打三发就烫得够呛,得歇半小时冷却。而同时期拿破仑的炮兵已经能玩命连射。清军甚至把火炮射角统一固定为9.5度,只为讨个“九五之尊”的彩头,完全不管靶子远近的门道。

二、后勤猫腻掏空老底

甲午战前,北洋水师表面是亚洲圈里数得上的舰队,但军械账本藏着猫腻:定远舰主炮的实弹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全是水泥糊弄的训练弹。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国防当儿戏。

人才折腾更让人上火。南洋水师曾送30个苗子去英国学鱼雷,回国后却被安排去王爷府教英语、算蝈蝈胜率。有人日记里吐槽:“学的雷轨测算术,全用在巴结权贵上了。”这种人才忽悠,比装备落后更要命。

三、战场专治各种摆拍

1894年黄海海战,日军水兵惊愕地发现:北洋水兵都挨炮轰了,还在叮叮当当擦栏杆!这份从阅兵延续下来的“仪表执着”,暴露了清军沉迷表演的毛病。

更讽刺的是指挥逻辑。北洋舰队坚持用“夹缝雁行阵”,不是因为这阵型多能打,而是它阅兵时摆出来气派。而日军采用的单纵阵虽不美观,但能把侧舷火力全开。当定远舰舰桥中弹时,炸飞的除了木屑,还有雕花精美的操典——里面详细记着怎么擦枪保养,却只字不提弹道计算。

1906年彰德新军阅兵,压轴戏仍是骑兵射十米巨靶的传统项目。此时欧洲步枪早就能打800米开外,清军却还在折腾300米的面子工程。祖宗规矩成了捆住手脚的枷锁。




马戛尔尼赠给乾隆的英制步枪被收进库房当贡品炫耀,枪托上刻的弹道刻度无人深究。清匠人复刻了雕花,却看不懂背后的数学门道。差距不在硬件在脑子——能看见铁甲多厚,却算不清火炮精度多要命;能模仿武器外形,悟不透背后的科学体系。这份认知代差,最终让盛大的阅兵成了埋葬王朝的预演。



文中史实出自以下文献:

《乾隆朝上谕档》

《钦定大清会典》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延伸阅读
    中共九三阅兵前夕气氛严肃 有人忙打卡有人回家难 金正恩出席九三阅兵 北京与平壤的双重算计
    探访阅兵训练场:哪些方队将"劈枪"?"最帅天团... 央视:九三阅兵,具体安排来了.....
    九三阅兵前夕,北京内外加强维稳 严防访民上访 中美俄罕见同年大阅兵 最反常的是美国突然加入
    大曝光 中共阅兵风光背后的权斗与崩坏 暑期档电影市场复盘:大起大落,下半场守住了体面
    93大阅兵:"纪念"是虚,"保党"是实 加拿大某处藏有百万黄金 如何找到
     推荐:

    意见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温哥华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温哥华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