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價值不只與老壹輩農民息息相關"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1:趙德發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2:《繾綣與決絕》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3:《生萬物》主演楊冪
本報記者 張 妮 劉雅婷
編者的話:電視劇《生萬物》近日在央視熱播,收視率和討論度都居高不下。這部講述魯南農村大地變遷的鄉土劇,是如何誕生的?為何能再次喚起觀眾對土地的關注與熱情?《環球時報》近日專訪《生萬物》原著小說《繾綣與決絕》的作者趙德發,聽他講述創作這部小說的心路歷程、農民的“戀土情結”以及土地對現代社會的時代價值。
文學和影視創作需要表現人性的豐富性
環球時報:您的小說《繾綣與決絕》誕生於1995年,直到近30年後才被改編成電視劇。在這期間,它經歷了怎樣的曲折過程?
趙德發:這部小說是我1995年寫的,獲得了第叁屆人民文學獎,入圍第伍屆茅盾文學獎。之後陸續有影視公司想改編,但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成。直到2022年秋天,有壹位影視策劃人向制片人和愛奇藝高層推薦,最終促成了電視劇的投資與拍攝。《生萬物》導演劉家成率隊到我的家鄉山東莒南、沂南等地采風,最後決定在沂蒙影視基地取景。主演楊冪還主動提出到我的家鄉體驗生活,住在村裡學農活、做家務。電視劇去年4月正式開拍,先後在山東沂南、日照和東北長白山取景,歷時半年多完成拍攝,終於在今年8月開播。
環球時報:很多年輕觀眾被劇中繡繡和大腳“先婚後愛”、相互支撐的情感模式打動,還用網絡熱梗“贰創”傳播,劇中的方言台詞也成為網絡傳播的熱梗。您對此怎麼看?
[加西網正招聘多名全職sales 待遇優]
分享: |
注: | 在此頁閱讀全文 |
延伸閱讀 |
![]() |
![]() |
![]() |
![]() |
![]() |
![]() |
![]() |
![]() |
![]() |
![]()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