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出 50 萬年薪 拼多多搶短劇人才

拼多多為 “短劇制片運營” 崗位開出 50 萬年薪,標志電商與內容的融合進入新階段。這個靠低價拼團起家的巨頭,實則在釋放信號:賣貨光有好供應鏈不夠,還得有專業內容能力。


早在 2019 年,拼多多就通過引入外部短劇、給流量扶持、開獨立頻道布局,但始終靠 “采買 + 分成” 合作,未自主制作。如今轉向定制劇,搭配 7 月升級的 “短劇共創計劃”,已形成 “做內容→吸引人→賺錢” 的完整閉環。

這並非突發決策。數據顯示,電商已是短劇營銷主力,今年 313 部品牌短劇中 15.9% 來自電商,淘寶天貓以 40 部領跑。這些短劇不只是貼廣告,而是將商品融入劇情,如天貓冠名的《對你才不止喜歡》播 3.4 億次,借情感線植入促銷,自然銜接看劇與購物需求。

拼多多的優勢在於強供應鏈與下沉市場觸達。專業團隊可將農產品產地故事、家居實用場景,拍成 15 分鍾短劇,再由專業演員用生活化表演弱化廣告感,讓短劇成為 “能看的商品說明書”,既延長用戶停留時間,又靠情感共鳴提升下單率。




50 萬年薪背後,是電商對專業內容人才的渴求。招聘優先影視經驗者,娛樂人才正往電商流動 —— 如今流量易得,內容質量成競爭關鍵。專業演員價值也今非昔比,頭部達人短劇播放量是普通內容的 3-5 倍,如《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裡當保姆》播 29.08 億次,靠的就是專業劇情與表演。美團等平台也在招短劇運營,行業正從 “貨架賣貨” 轉向 “內容賣貨”。

但隱憂仍在:內容同質化嚴重,“重生”“霸總” 題材泛濫,硬塞商品易遭反感;6 集短劇成本約 60 萬,部分品牌盈利僅夠覆蓋成本;小商家因門檻高,難享內容紅利。本質上,這是電商的深層變革:“人” 從消費者變觀眾,“貨” 從商品變劇情元素,“場” 從貨架變劇場。雖拼多多成敗未知,但專業人才湧入將推動內容生態成熟,消費者終將從 “被動看廣告” 轉向 “主動看劇購物”,電商玩法正被重新改寫。

[物價飛漲的時候 這樣省錢購物很爽]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延伸閱讀
    經超、安澤豪短劇《遇見你,我的愛》降維打擊,小米王騰怎麼看? 除微短劇外還有"微綜藝"?每集2分鍾全明星陣容玩游戲
    AI搶不走 最難5工作非人類不可 年薪飆13萬美元 棄25萬美金年薪換跑道 他減薪75%不悔原因曝
    「迷藥、懷孕、結婚」,維護舊秩序的短劇 9月13日追劇日歷,7部長劇和6部短劇有更新,你追了哪幾部?
    網傳1億年薪挖角OpenAI 騰訊回應 每月白撿2萬!拼多多讓香港小老板爭先改行
    拆解普法短劇《暗礁!》:壹場真實事件背後的血色悲劇 日薪5000,短劇狂招"爸媽"?真相:先花4萬元培訓
     推薦:

    意見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溫哥華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溫哥華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