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泰斗林培瑞 遭美国大学DEI迫害
还和文革一样,所谓的平权只是口号,真实目的是集权,是巩固权力的手段。自从美国大学推行DEI以来,大批学术能力平庸但身份“正确”的人被提拔为校领导人,最登峰造极的典范莫过于哈佛大学前校长克劳丁·盖伊。她只发表过11篇论文,还被发现大量抄袭。以她的学术成就,在一个正常的大学连副教授都难当上,但在人才辈出的哈佛,她却能扶摇直上,当上校长。原因在于她的身份“无比正确”:黑人、女性、海地难民的移民二代、非裔研究学者。随着这些年身份政治的歪风,她借掌管与DEI相关的行政权力而掌握教职员工的生杀大权,一路被提拔至校长。然而,她的拙劣在一次国会听证会上暴露无遗。当议员询问:呼吁灭绝犹太人是否违反校规?她给出不置可否的回答。当时与她一同出席听证会的还有麻省理工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她们也都没能正面作答。此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让公众彻底看清美国世界名校的虚伪与双标:对某些政治正确的种族,连事实都说不得;而对另一些群体,哪怕呼吁灭绝也不一定违反校规。
最终,在全国声讨之下,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莉兹·马吉尔和哈佛校长盖伊先后辞职。但DEI这股文革歪风已在大学校园深耕多年,早已开花结果。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之所以如此针对林培瑞,也是因为他戳穿大学的虚伪。加州法律明文规定,学校不能在招生和招聘时考虑种族因素,但校方为了迎合DEI风气而知法犯法。
正如《哈利波特》中邓布利多的那句名言:“人们容易原谅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原谅别人的正确。”林培瑞的“正确”,让校领导人无法原谅。就像《皇帝的新衣》,即使真相已被戳破,皇帝和文武百官也要硬着头皮把荒谬的游行继续下去。更何况,许多校领导人本身就是学术庸才,靠着身份政治爬上去;一旦挑战身份政治,改为选贤与能,那不就等于挑战他们自身的合法性?于是整个系统演变成腐烂的逆淘汰机制,甚至不惜使用“砸烂财产”这样黑社会下三滥手段,在林培瑞教授退休时,最后狠狠羞辱针对他一番。
我虽然心理上希望林培瑞通过法律维权,但也知道其中的艰辛。学校管理层之所以敢公然无视法律,是因为他们受到学校法务部的庇护,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对付争议。对学者个人而言,维权的法律成本太高了,何况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即便学校败诉,代价也是由大学和纳税人承担,而管理者却毫发无损。
我在给林培瑞教授的回信中写道:“他们也许能抹去你的数据,试图羞辱你,但他们永远无法抹去你的品格和你一生的学术成就。最终,我相信他们的恶行必将反噬自己。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征得他同意后,我决定把这件事分享给各位读者。
作者是国际科技顾问、时评人
[物价飞涨的时候 这样省钱购物很爽]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延伸阅读 |
推荐: